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上)(紧接上期)

3.2毛羽增长的控制措施

3.2.1优选络筒速度和络纱张力控制毛羽增长

络纱速度的高低对毛羽的影响十分明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只改变络纱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络筒速度越低,纱线毛羽越少,这是因为络纱速度越高,纱线退绕时气圈回转的角速度越大,即气圈所受惯性力越大,这样使造成纱线离开卷装表面时剥离摩擦就严重,因而产生毛羽较多,在选择络纱速度时,要在保证机台产量的前提下,速度越低越好,这样有利于减少纱线毛羽。但是,在张力不变的情况下,高速速卷绕,毛羽气圈变大与控制器碰撞,使毛羽抽长并且没有定向,会出现低速毛羽指数高的现象。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自动络筒机络纱张力、络纱速度对毛羽有一定的影响。络纱速度和络纱张力在工艺调整时应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如果割裂的进行调整会适得其反,具体优选时相互结合,可以做到高速运行毛羽增长幅度不大的效果。其选择的原则:高速度,大张力。纱线的张力大,高速有利于卷取。采用低速度、小张力反而使机器的效能无法发挥,容易引起筒管在纱线卷取时的抖动,使毛羽增长。高速度、大张力可以使毛羽在退绕过程中倒向定向,部分毛羽伏帖。退绕张力CN=1.8×细纱单纱计算强力。具体试验对比见表2。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3.2.2优选卷绕硬度控制毛羽增长

络纱速度,络纱张力偏大掌握,有利于控制毛羽的增长;筒子卷绕硬度增加,P4筒子接触槽筒压力降低(P4气压越大接触压力越小),有利于减少毛羽增长幅度,经实践:纱线为18.2tex以下纱时,络筒线速度1100m/min,张力490-500cN,筒子卷绕硬度超硬度,筒子接触压力P4值0.15pa,在纺制中低支纱线时,能够将毛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纱线为18.2tex以上纱时,络纱速度1450m/min时,纱线为高支纱时,筒子卷绕硬度为标准有利于控制毛羽增长。筒子卷绕硬度对毛羽影响的工艺优选对比见表3.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备注:P4气压工艺0.15pa只能用在中低纱,纺制19.5tex以上时禁用,否则造成攀纱。

3.2.3加装气圈控制环控制毛羽增长

管纱在退绕过程中,纱线退绕张力是逐渐加大的。如果插纱锭子位置过低或歪斜,将均会能造成纱线张力加大、断头增加。也是增加纱线毛羽的原因之一。小纱降速是自动络筒机上的又一改进,与气圈控制器相配,使设备具有更好的优异性能:张力均匀、脱圈少、毛羽少、飞花少。

气圈控制器应适当调整,当气圈控制的上限定位太高,在退绕时气圈纵向过长,横向增大,时纱线碰撞可动气圈控制罩内侧,产生毛羽,此外气圈控制罩内侧不光洁,也会增加毛羽;圈控制器上传感器失灵,不随管纱的减少而下降,细纱管顶端到预请纱器之间的距离过长,当可动气圈罩下降到最低时,很有可能就形成上下双气圈,上边的气圈瘦长一些,但纱线同样会与气圈罩内壁发生摩擦,导致气圈过大影响毛羽。

气圈控制器的上方有一气圈破裂环装置,在退绕时破坏气圈的上传张力,便于退绕的稳定。由于破裂环只破裂气圈的张力,在破裂时纱线的运动强烈而又无序,致使退绕气圈在破裂环之间产生摩擦,造成毛羽的增加。实践证明,将破裂环改为控制环有利于气圈的运动,能够起到减少摩擦降低毛羽的目的。具体实践见表4.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3.2.4 增大细纱卷绕动程控制毛羽增长

针对毛羽生成于细纱,增长于络筒的特点,在细纱工序采取加长纱线动程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络筒毛羽的增长。在细纱工序受纺纱张力的影响,钢丝圈被动运动使气圈在不同的导纱动程中产生不同直径的气圈,卷绕动程越大气圈扩展幅度越小,卷绕密度越稀松,到自络筒退绕时,能够控制毛羽的增长幅度。实践证明:加大导纱动程能够控制毛羽的增长幅度。具体见表5。应该注意的是采取这种措施后,细纱的毛羽同比略高,但是络筒的毛羽增长幅度减少。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3.2.5捻接及二次成形的控制措施

压缩空气的品质:压力为0.637mpa(6.5kg/m2);露点0.637mpa(6.5kg/m2)的环境为25℃以下;含油量0.07g/m3以下。在压缩空气中不得有5um个固体颗粒。

筒管夹头中心位置的调节:一般小头接触槽筒,大夹头与槽筒保持在1±0.5mm之间,此尺寸叫做B尺寸,实际调节中保持B尺寸的位置,否则会导致毛羽的增长。原因:如果B尺寸过小,筒管与槽筒产生的摩擦力会增强,从而导致毛羽增多。

摇架接压装置调节:摇架抬起装置有P3控制,卷取时的接压调整,由于卷取时的压力=加压时接压时N-P4空气压=P3空气压-接压渐减弹簧力-p4空气压.通常P3=0.45Mpa。以该压力将摇架推向槽筒,如果P4过小(p4大压力小,P4小,压力大),造成卷取时的压力过大,也会导致筒管与槽筒之间摩擦力增大,导致毛羽增加。

大吸嘴接近度与平行度的调整:当大吸嘴的接近度过小,平行度不好时,吸嘴有可能碰到纱管,使筒纱表面刮毛,当接近度过大时,吸嘴找头太难,出现重复找头,由于与槽筒的摩擦力和吸取力同样造成毛羽。在筒管直径为160mm的情况下,调整大吸嘴与筒管之间的平行度(2mm)。在筒管直径为90mm的情况下,调整大吸嘴与筒管间的接近度(3mm)。

加强对满筒络纱复位的管理:络筒机上的筒纱增大后,由于某种原因取下,重新装上空管纺纱,其间没有按下落纱按复位钮,此时张力是取纱时的张力,不是小纱时的卷取张力,张力不正常,造成毛羽增加。

3.2.6加强设备基础维修控制毛羽增长

插纱锭子的调整:当插纱锭子bal-con到达最低位置,转动拨盘使空管中心与可动bal-con中心对准,bal-con可在插纱锭子支撑点上前后移动。原因,当插纱锭子与bal-con的中心位置不对时,当纱管在高速退绕时,产生的气圈就会碰撞气圈控制器,造成毛羽增加。

3.2.7减少回倒次数控制毛羽增长

回倒次数与毛羽的增长成正比。回倒次数愈多毛羽的增长愈大,毛羽值越高。原因是纱线在反复的回倒过程中,刮擦倒向的次数较多,毛羽的方向,纱线的强力受到影响,可动毛羽增加,部分毛羽有短变长。在具体生产中应避免纱线重复回倒,导致毛羽的增长,对部分坏纱作回倒处理时一定采取降低车速的措施,防止毛羽的增长。具体试验见表6.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备注:车速1100m/min,张力500CN。

3.2.8改进络纱通道降低毛羽

自络筒纺纱由于其卷绕速度高,导纱动程长,对成纱外观质量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首先会在成纱纱条表面造成毛羽,尤其是对中低支纱影响更明显,原因是纱条在通过导纱通道时与通道内壁发生摩擦,碰撞等现象。另外对成纱条干也有一定的恶化作用,因此在导纱路线中各通道设计是否合理,通道内壁是否光洁,通道中导纱孔的直径大小及其形状的设计都十分重要。

21C的导纱通道清纱板是一个组合体。纱线从Balcon气圈控制器引出之后经过的第一个通道就是清纱板。第一代导纱孔的机构见图1-3,该板由图1和图2共同组成的图3.

第一代图3中导纱孔是铁质棱状结构,直径较大且成规则方状,有一定的棱角容易刮擦纱线,这种导纱孔不符合气圈圆弧流线的形态规律,且孔径大造成纱线通过时的抖动,瞬间气圈直径大,引起纱线的离心力大,纱线刮擦造成毛羽的增加。

第二代导纱孔通道由图1、图4、图5共同组成,图4较图2有所改进,图4的导纱孔通道设计成对气圈的强控制,气圈相对稳定;图5又比图3结构更科学,加装了导流的圆形板,但是图5仍然是方状导纱孔而且还是“棱状”铁质结构,这说明此导纱孔还是不符合气圏运动规律,虽然气圈离心力减小,对纱条“刮擦”和“碰壁”现象仍十分严重,对毛羽的增长仍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图5导纱孔设计还有待改进。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第三代导纱孔通道是由图7是由图1和图6组合而成:图7和图5进行比对可以看出该导纱孔直径更小,而且是流线型圆孔状结构。它既减小气圈离心力,又较符合气圈运行状态,比较合理,但是内壁仍然是棱状铁质结构,所以对纱条表面的刮擦现象仍很严重,对毛羽的增长仍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针对导纱孔通道的形态及作用,采取改造措施,具体经过多次试验,具体组合见图1、图6、图8、图9.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图中分析:用导纱孔陶瓷结构,陶瓷相对于铁质来说其硬度较大,不易起槽,不会把通道内壁磨毛,而且陶瓷还有自润滑作用,基本根除了内壁对纱线的刮擦现象。其次是要想减少气圈碰壁现象,导纱孔尽量小,小到纱线以直线形式经过导纱孔为宜,这样能减小气圈离心力,对后道导纱通道气圈张力也起到一定控制作用。图9孔直径极小,而且又是流线型圆孔和陶瓷结构,这样减小了气圈离心力,又根除了对纱线表面的刮擦现象,对纱线外层纤维的破坏降到了极低水平,对控制毛羽增长,提高产品质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实验结果见表7.表8.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下)

表中分析:图9导纱孔的设计纺纱效果最好,对质量及毛羽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条干的稳定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 语

(1)纱线在高速自络筒的退绕过程中,纱线的运动形态产生张力和气圈,纱线的横向捻度有退捻的趋势;纵向受退绕张力,络纱张力,卷绕张力等影响,有伸长的趋势;纱线在通道长度始终受到摩擦,使纱线内部结构发生位移和伸长,增加了毛羽的产生概率。

(2)控制络筒的毛羽增长实质上就是,保护纱线在高速退绕过程中,剧烈的抽拉运动对纤维的摩擦造成的毛羽倒向,减少转向造成的毛羽形态及方向发生改变后的定向,并不是正真的去除毛羽。

(3)NO21C自动络筒机毛羽的增长原因,通过优选络纱速度和退绕张力,优选筒纱卷绕硬度,加装气圈控制环,增大细纱卷绕动程,加强设备基础维修,减少回倒次数的措施进行控制,对导纱孔通道进行改造,可以有效降低自络筒毛羽的增长,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

作者:陈玉峰 陆振挺 王子峰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21C络筒机毛羽增长的成因与控制(上)

2022-12-7 13:47:20

纺织技术

技术 | Formotex棉混纺针织竹节纱的生产实践

2022-12-9 10:24: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