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自动络筒机以其高速高产高效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用工,增加效益,在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高速络纱会引起纱线毛羽的增长,对后道的影响十分明显。机织用纱毛羽过高,造成织机开口不清,增加断头,直接影响织机效率;针织用纱毛羽过高,造成布面发毛,出现染色不匀的现象。因此控制自动络筒机毛羽的增长是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自动络筒机毛羽
增长的原因
1.1 自络筒及毛羽的成因
自动络筒机由于速度高于普通槽筒3倍左右,并且还有提高的趋势,毛羽的增长控制自然成为络筒机高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般规律是生成于细纱,增长于络筒,增长幅度一般络筒的毛羽指数高于细纱3倍到5倍之间,超过这个临界值,则会使纱线质量恶化。即使在紧密纺纱中可以控制细纱毛羽的增长,但是到络筒的增长也无法消除。
从细纱到络筒的毛羽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在络筒退绕时,络筒的卷取方向是逆时针运行,筒子的卷取方向是顺时针运行方向,细纱管纱顺向卷绕,退绕方向为逆向退绕,在经过络纱通道时的强烈摩擦形成毛羽增长。
1.2 自络筒毛羽增长的有关因素分析
自络筒毛羽增长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络纱速度与络纱张力相互配合,络纱次数和纱线在通道中力的配合,络纱张力气圈的运动控制,清纱导纱纱线运动的受力控制,成形卷绕时的张力控制,捻接退绕二次捻接的过程控制,握持纤维运动纱线之间的摩擦控制,运动过程中受到阻力的摩擦控制。
二、有关自络毛羽问题
增长的研究
2.1毛羽方向与细纱至络筒摩擦倒向的关系
从细纱到络筒的毛羽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毛羽在细纱至络筒间的几个方向的改变:细纱运行时锭子的运行方向是顺时针方向;钢丝圈的运行方向是顺时针方向;由于钢丝圈的速度低于锭子的速度,纱线的卷取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细纱的罗拉速度是顺时针方向,细纱的胶辊运行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输出须条加捻时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向左的逆向运转,在加捻凝聚过程中纤维受到运动的影响,产生移距偏差的影响,出现边纤维和浮游纤维,产生毛羽。在络筒退绕时,络筒的卷取方向是逆时针运行,筒子的卷取方向是顺时针运行方向,细纱管纱顺向卷绕,退绕方向为逆向退绕,在经过络纱通道时的强烈摩擦形成毛羽增长。控制络筒的毛羽增长实质上就是减少转向造成的毛羽形态及方向发生改变后的定向,并不是正真的去除毛羽。
在络筒工序,毛羽的方向反向倒向是毛羽增长的主要原因,每一次的倒向摩擦受络筒张力及气圈运动的影响,纱体蓬松,毛羽抽动较多,部分毛羽变为倒向毛羽,部分毛羽变为不定向毛羽。因此在控制毛羽增长时,应从控制纱线毛羽的倒向运动入手,同时毛羽的倒向与速度,张力都有一定的相关性,速度高,张力大毛羽的方向改变较多,反之则反之。
2.2 纱线运动摩擦时间与毛羽增长的关系
回倒次数与毛羽的增长成正比。回倒次数愈多毛羽的增长愈大,毛羽值越高。原因是纱线在反复的回倒动程中,刮擦倒向的次数较多,毛羽的方向,纱线的强力受到影响,可动毛羽增加,部分毛羽由短变长。在具体生产中应避免纱线重复回倒,导致毛羽的增长,对部分坏纱作回倒处理时一定采取降低车速的措施,防止毛羽的增长。具体试验见表1.
备注:机型为NO21C自动络筒机,车速1100m/min,张力500CN。
2.3 控制自络筒毛羽增长的实质
自动络纱机线速度高达2000米/分,纱线在退绕过程中,须经过从纱管退绕,导纱引纱,检测,捻接,卷绕,成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纱线的运动形态产生张力和气圈,纱线的横向捻度有退捻的趋势;纵向受退绕张力,络纱张力,卷绕张力等影响,有伸长的趋势;纱线在通道长度始终受到摩擦,使纱线内部结构发生位移和伸长,增加了毛羽的产生概率。
控制络筒的毛羽增长实质上就是,保护纱线在高速退绕过程中,剧烈的抽拉运动对纤维的摩擦造成的毛羽倒向,减少转向造成的毛羽形态及方向发生改变后的定向,并不是正真的去除毛羽。
三、自动络筒机毛羽
增长的原因及控制
3.1自动络筒机影响毛羽的因素
3.1.1卷取张力影响因素
影响毛羽原因;卷取张力越大,筒子硬度就大,在后道工序筒纱高速退绕时,退绕阻力越小,从而使纱线毛羽减少。控制措施:卷取张力的大小时根据卷绕速度,单纱强力和筒子硬度来控制。不建议通过改动张力电压值为单纱强力的8%~12%,如果必须修卷取张力时,就改单纱强力和筒纱硬度,为减少毛羽筒纱硬度偏大掌握为好(许多厂家偏小掌握,应引起关注)。实际就是卷取张力偏大掌握为好。
3.1.2 退绕通道的影响因素
插纱锭子的调整:原因,当插纱锭子与Bal-con的中心位置不对时,当纱管在高速推绕时,产生的气圈就会碰撞气圈控制器,造成毛羽增加。当插纱锭子Bal-con到达最低位置,转动拨盘使空管中心与可动Bal-con中心对准,Bal-con可在插纱锭子支撑点上前后移动。
3.1.3 纱线退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跟踪气圈控制环上下限位置。当气圈控制的上限定的太高,在退绕时气圈纵向过长,横向增大,时纱线碰撞可动气圈控制罩内侧,产生毛羽,此外气圈控制罩内侧不光洁,也会增加毛羽,一旦气圈控制器上的传感器失灵,不随管纱的减少而下降,同样会导致气圈过大影响毛羽因为从细纱管顶端到预清纱器之间的距离过长,当可动气圈罩下降到最低时,很有可能就形成上下双气圈,只不过上边的气圈变的瘦长一些,但纱线同样有机会与规定的气圈罩内壁发生摩擦。
3.1.4 捻接及二次成形的影响因素
压缩空气品质与捻接质量和对卷绕成型的控制有关。原因:如果压缩空气的压力不足,会导致空气捻接的结强力不够,甚至打结不成,造成上部筒子反复运转,从而影响毛羽。
筒管夹头中心位置的调节对纱线毛羽的控制和稳定很重要。一般小头接触槽筒,大夹头与槽筒保持在1±0.5mm之间,此尺寸叫做B尺寸,另外若果更换纸管生产厂家所共的新纸管尺寸来调节筒管夹头的中心位置,以保持B尺寸的位置。原因如果B尺寸过小,筒管与槽筒产生的摩擦力会增强,从而导致毛羽增多。此外筒管大头与大夹头之间的距离叫A尺寸,纸管长度L不足174.1mm的A为11±0.5mm,大于174.1mm的A尺寸为13±0.5mm,A过大易缠绕回丝。
摇架加压装置对筒纱抬起和施压影响很大。摇架抬起装置有P3控制,一般不建议调整P3;卷取时的接压调整,由于卷取时的压力=加压时接压时N-P4空气压=P3空气压-接压渐减弹簧力-p4空气压通常P3=0.45MPa以该压力将摇架推向槽筒,所以P4要调整,如果P4过小,造成卷取时的压力过大,也会导致筒管与槽筒之间摩擦力增大,导致毛羽增加。
吸嘴接近度与平行度的调整原因:当大吸嘴的接近度过小,平行度不好时,吸嘴有可能碰到纱管,使筒纱表面刮毛,当接近度过大时,吸嘴找头太难,出现重复找头,由于与槽筒的摩擦力和吸取力同样造成毛羽。
3.1.5各部导纱通道光洁及其他
通道内部有毛刺,沟槽,棉蜡,油污黏附现象,尤其是清纱通道和陶瓷片更要定期清理。
细纱成型:管纱成形不良,脱圈,管纱最低位置过低等都会影响毛羽。
筒纱的原因:络筒机上的筒纱加大时,由于某种原因取下,重新装上空管纺纱,其间没有按下落纱按钮,此时张力是大纱时的张力,不是小纱时的卷取张力,张力不正常,造成的毛羽。
(未完待续)
作者:陈玉峰 陆振挺 王子峰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