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清梳联流程除尘系统管网设计误区和控制

       清梳联除尘系统是清梳联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稳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有回收杂质和短绒,净化空气分离纤尘,实现清梳联循环管网的整体稳定。清梳联除尘管网系统主要有排尘、排杂、回风管道组成,按照其功能划分引出管道、并入管道、接入管、支风管、总风管道等组成。由于清梳联设备产量高,自动化程度高,因此清梳联除尘系统对工艺生产质量、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车间的温湿度、含尘浓度等空气环境指标影响很大。

       一、清梳联除尘管网设计的要点和对质量的影响

       1.1 清梳联除尘系统管网设计的要点

       清梳联管网系统包括连接各单机的管道,以及与除尘系统相连接的管道。其主要功能利用气流介质实现对纤维粉尘,落棉杂质的输送,集中以及处理等。管网气流运动的特点:完成尘杂的输送和分离,使设备运行保证一定的负压;配棉功能的气流一般是正压输送运行。功能上:输送纤维介质,排除粉尘短绒杂质。气流产生主要是风机的减压抽吸和增压形成运动过程。气流的组成管网输棉气流,管网排尘气流,管网排风气流,管网平衡气流。

       1.2清梳联除尘管网设计的具体要求

       清梳联除尘系统管网设计应以管网短捷、合理管道走向、便于平衡阻力、方便检修、走向美观为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网阻力,降低能耗。

       除尘管网设计要求:(1)合理设计总风量与处理风量之间的平衡,使收集杂质和短绒合理,工艺回风保证各单机负压运行的稳定,达到质量稳定净化效果好。(2)管网系统的风量均衡,即风机排风量>除尘处理风量×(1+0.15)>所处理单机及落棉风量×(1+0.15)保证风量的稳定。小循环中,单机吸风量>单机排风-裕量。(3)风管的弯头曲率半径应和风速成正比,不小于风管直径的1.5倍,尽量做成45°弯头转向;吸尘管道并入汇合处应做成锥形管,并以斜30°-45°方向进入汇合管或汇总管,汇合三通进小并大制作,以降低运行阻力;严禁出现高速气流90°垂直汇流的情况,如除尘器入口水平风管进入垂直汇风箱;主风机向上出风管垂直进入水平风管等,会产生很大的局部阻力,耗能增加。具体设计参数见表1。

技术 | 清梳联流程除尘系统管网设计误区和控制

       1.3 除尘管网系统对清梳联运行质量的影响

       清梳联除尘管网系统对清梳联的影响主要是:除尘机组风量与综合处理风量的平衡和稳定,增加耗能;各单机排尘、排杂、尘杂的收集、棉气比的管网设计,影响经济风速节能、设备的运行稳定和梳理质量;管道设计达不到要求,耗能高、主机负压达不到、尘杂集聚收集效果差、尘杂输送不畅等。

       二、清梳联除尘管网系统设计误区实例分析与控制

       2.1 汇入总风管设计不合理尘杂回效果差的控制措施

       清梳联除尘接入除尘室管道的截面积和接入方式应符合风速和负压的要求,同时排尘和排杂分开汇入,减少排尘和排杂之间管道相互影响。某企业清梳联机组JWF1203梳棉机6台2组接入管道,同时清梳联6台回风汇入三通接入方法,接入1台除尘机组,见图1。清梳联机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存在负压不足,吸落棉不畅、机台墙板飞花、梳理棉结清除率低等问题。其清梳联除尘管道设计连接方式为:JWF1203梳棉机6台分2组,3台一组汇入干管φ350mm,三通汇合接入除尘一级尘室,同时6台回风干管φ310mm以90°垂直汇入三通进入一级尘室。

       分析此管网设计存的问题:(1)清梳联连接方式为此清梳联除尘机组的排风和排尘集中汇集与尘室上方,采用了方管接入,此接入设计风管截面积太小,风量不足,机台负压不足;(2)管道为6台梳棉机JWF1203梳棉机2组三通并入除尘室,回风管道6台直接接入,风速过高,排尘和排风相互影响,耗能大同时梳棉机主机的负压不够,造成尘杂集聚,机台内运行不畅。(3)管道随意接入,截面积、风速、并入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了机台负压不足,影响梳棉机梳理质量。

技术 | 清梳联流程除尘系统管网设计误区和控制

图1 6台梳棉机接入除尘机组实物图

       改进措施:(1)在主风机风量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按照6台连续吸风要求,风量控制在3700m3/h,支管风速按照吸落棉连续汇合14-16m/s,风管接入45°倾斜角,管道按照首台起φ320mm,φ440mm,φ560mm,3台一组分为2组单独汇入一级尘室;(2)回风管6台φ320mm单独接入除尘机组。改进后,满足了机台负压、管道截面积风速等要求,运行状态正常,吸落棉集聚现象消除,梳理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2 主机回风管径过小造成棉流外溢的控制措施

       清梳联流程:FA006抓棉机→TF45接力风机→JWF1104清棉机→JWF1026多仓混棉机→JWF1124C清棉机→FA151除微尘→JWF1172棉箱清→JWF1204A梳棉机。清梳联流程出现的问题: FA006抓棉机→TF45接力风机→JWF1104清棉机,在JWF1104主机之前有接力风机,连接在抓棉机后,接力风机输入主机棉箱内,回风管加吸落杂管道并接进入除尘室,其管道进棉口,出棉口、回风口的管径都为350mm,具体见图2;接力风机电机2200r/min,其棉流进入棉箱后正压过大,出现外溢,棉块在主机网眼板壁上不下棉的问题,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 | 清梳联流程除尘系统管网设计误区和控制

图2 JW1104进出风管见图

       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道进入JWF1104主机的气流风速过高,回风管和排杂管并接进入除尘机组,其间相互干扰,不能完全将输棉管道的回风排入尘室,造成棉箱内正压过高,造成管道进入棉箱的筵棉外溢。改进措施:将主机输棉进风管进入前1.5米加散流罩回风装置,做φ350mm进出散流φ250mm回风散流的三通装置,φ250mm回风管直接接入除尘一级尘室,分流进入主机的风量,降低棉流的速度,减少棉箱正压,控制的棉流外溢或者糊塞网眼板问题,具体设计见图3。

技术 | 清梳联流程除尘系统管网设计误区和控制

图3 JW1104散流装置实物图

       2.3 排尘管道90°转弯设计排杂不畅的控制措施

       清梳联流程中,为了管道流程走向美观或者连接方便,采用90°弯管转向,改变管道走向的连接方式。出现的问题:由于90°的转弯,造成涡流阻力增大影响气流的正常运动,使输送物质突然降速或升速,从而使物质出现沉降。改进实例:某清梳联设计时的管网系统,采用的是等风速的设计,梳棉机配置1×8配置,开清配置为1×16,风机SFF232-11.2(10)E,电机Y2-200L-4-30KW,由于采用了多处90°弯头,除尘的耗电量过大,对风机的影响较为明显,车间内外排较多,形成负压及温湿度不易控制,增加送风的负荷造成双重的消耗。根据除尘风量的测算,每套清梳联管网采用了4处90°弯管,梳棉机上实测负压只要700pa,经常出现粉碎辊噎散损坏,梳棉机内的吸杂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后根据测算,进行了改造,将90°的弯头有4处减少到2处,合理管网的走向,降低了压力损失,合理的经济风速和安全风速相结合的原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管道设计转向见图4。

技术 | 清梳联流程除尘系统管网设计误区和控制

图4 管道转弯设计对比

       2.4 排尘干管90°垂直汇入总管影响排杂效果的控制措施

       除尘机组的排尘设计对清梳联运行稳定异常重要。除尘机组管道汇入设计,为了降低运行阻力,要求吸尘管道并入汇合处应做成锥形管,并以斜30°-45°方向汇入干管或者总管,汇合三通进小并大的设计。某清梳联设计时,采用了高速气流90°垂直汇流的情况,将除尘支管90°接入干管内,具体见图5。采用此设计出现的问题:梳棉主机的排杂吸口堵塞,清棉吸口堵塞,排杂不畅,棉结杂质排除率降低,车间内飞花增加。控制措施:采用φ280mm支管45°汇入φ350mm,直接接入除尘机组内,此问题得到了消除。具体设计对比见图5。

技术 | 清梳联流程除尘系统管网设计误区和控制图5 管道转弯设计对比

       2.5 单轴流机组棉流外溢的控制措施

       清梳联流程一机两线配置:FA009抓棉机→FA125自由落棉→FA105A单轴流开棉机→FA029多仓混棉机×2→FA116精清棉机→FA156除微尘×2→FA179棉箱×2×6→FA203A梳棉机×2×6。清梳联流程出现的问题:FA009抓棉机→FA125自由落棉→FA105A,棉流进入FA125自由落棉设备出现棉流外溢现象,飞花从尘格处外溢,大量落棉落入自由落棉的设备中去,造成用棉浪费。分析原因:FA009抓棉机一机两线产量高,梳棉风机输送棉流风量较大,接入管径Φ310mm,在FA125自由落杂尘室内形成正压,输出管径Φ310mm但是大量补风,出现棉流絮凝,同时落棉处杂质吸风口排除杂质同回风并入除尘室,相互干扰,能耗增加。改进措施:将抓棉机输出管道输出方向3m处,φ310mm梳棉管道处加三通分流装置,回风散流管φ180mm直接接入除尘一级尘室,分流输棉管道风量压力,减少棉箱正压,控制的棉流在除尘室内的絮凝现象,解决了筵棉外溢问题,清梳联机组运行正常。

       三、结 语

       清梳联除尘管网设计必须遵循排尘杂气流运动规律、经济节能、美观方便的原则,为实现清梳联高产高质高效提供条件。设计中容易出现只兼顾方便性、美观性、走捷径的误区,忽略了设计的风速设计、变径设计、并入管道设计、压力平衡等问题,对工艺生产质量、产量产生很大影响。实践中,清梳联除尘系统管网设计应以管网短捷、合理走向、平衡阻力、经济节能、方便检修、走向美观为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网阻力、经济运行降低能耗、稳定梳理质量,为除尘机组的高效运行提供良好条件。

       作者:陈玉峰 光山白鲨针布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转杯纺纱机断头原因浅析及预防

2021-12-7 10:13:14

纺织技术

技术 | 优化工艺参数减少十万米纱疵的实践

2021-12-9 14:20: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