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丨OE48.6tex纱创新技术的探讨

  为简化转杯纺纱线的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我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有效地提高了生条重量不匀率,降低了生条含杂率,并取消了头道并条,达到稳定产品质量、节能降耗的目的。现以OE48.6tex纱为例,分享我公司转杯纺生产流程取消头道并条的技术创新实践。

一、原料选配

  综合考虑棉纱质量要求和生产成本,选配8.2%的低级棉,91.8%的回花和再用棉。具体配棉成分及原料质量指标见表1。

表1 配棉情况及原料质量指标

技术丨OE48.6tex纱创新技术的探讨

  排包时严格执行排包图中规定的包位,保证各种原料交叉不重复,回花和再用棉分散均匀。

二、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优化

2.1 工艺流程优化

  我公司转杯纺纱线原来的工艺流程为:

  JWF1011往复式自动抓棉机→FT225B强力磁铁→FT247吸棉风机→JWF0007-70重物分离器→JWF1107单轴流开棉机→JWF1109单轴流开棉机→FT201B高架风机→JWF1029-160多仓混棉机→JWF1115-160精开棉机→JWF1053除微尘机→JWF1173型喂棉箱→JWF1213梳棉机→TMFD81S并条机→TMFD81L自调匀整并条机→Autocoro 9转杯纺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取消了TMFD81S头道并条机。

2.2工艺参数优化

2.2.1 优化开清棉工艺参数

  清梳联采用一抓、一混、一开、一清的工艺流程,抓棉机要求抓小、抓匀,多仓混棉机加大容量,提高混棉均匀度,贯彻“早落防碎、逐步开松”的工艺原则,对棉束的开松先自由打击再握持打击,减少纤维损伤。

  清梳联配置桥式吸铁石、金属火星探测器、重物分离器等防金属防火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抓棉机打手速度设置为1200r/min,抓棉机打手往复速度设置为12m/min,适当提高开棉机打手速度,增强开松效果。

2.2.2 优化梳棉工艺参数

  梳棉工序强化梳理功能,提高除杂和去除棉结能力。同时配置QFT-029B自调匀整装置,降低生条重量不匀率。

  在JWF1213高产梳棉机上采用了“优势工艺”,生条干定量由原来的26g/5m提高到36g/5m,出条速度由原来的150m/min提高到180m/min,理论产量达到75公斤/台时。为增强分梳效果、提高纤维分离度,将锡林速度由原来的360r/min提高到450r/min,为减少锡林提速后造成的纤维损伤,将刺辊速度降低到820r/min,增大给棉板和刺辊隔距,同时减小刺辊-锡林、锡林-道夫隔距,提高转移效果。

  锡林-盖板隔距采用等隔距工艺,放大到13×11×11×11×10×10英丝,提高活动盖板运转速度,增强短绒清除效果。

  前固定盖板-锡林隔距调整为12×14×14×14×16英丝,锡林-后固定盖板隔距调整为26×22×20×18×16英丝,后棉网清洁器-锡林隔距调整为20英丝。除尘刀采用低刀大角度的配置,使杂质多落、早落。

2.2.3 生条质量对比

经过梳棉工艺调整优化后,生条主要质量指标有所好转(见表2),生条棉结由71个/克降低到65个/克,生条条干CV%值由4.8%降低到4.5%左右,生条重量不匀率控制在1.5%以内。

表2 工艺优化前后生条质量指标对比

技术丨OE48.6tex纱创新技术的探讨

2.3 优化转杯纺工艺

  选用Φ40mm的T型纺杯,OK40型分梳辊, SE11型抽气式纺纱器。纺杯速度65000r/min,取消了头道并条机后,为了改善不匀率,把分梳辊速度由7200r/min提高到了7800r/min。

  设计捻度603t/m,捻系数460左右,牵伸倍数104.6倍,引纱速度98.2m/min,工艺负压4500Pa,排杂负压1100Pa。

三、转杯纺成纱质量对比试验

  在采取上述工艺优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成纱质量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对比试验。

3.1 优选并条后区牵伸

将末道并条的后区牵伸倍数由原来的1.14倍调整为1.25倍,OE48.6tex成纱质量指标对比情况见表3。

表3末并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技术丨OE48.6tex纱创新技术的探讨

3.2 优化生条、熟条定量

  为平衡前纺的供应能力、提升成纱质量指标,将生条干定量由原来的26g/5m调整36g/5m,熟条干定量由原来的30g/5m调到38g/5m,OE48.6tex成纱质量指标对比情况见表4。

表4 生条、定量对熟条成纱质量的影响

技术丨OE48.6tex纱创新技术的探讨

3.3优化纺杯直径

  为提高生产效率,将原来直径33mm的纺杯更换为直径40mm的纺杯,适当降低纺杯速度,生产效率提高了50%,成纱质量指标有所恶化。为此适当降低梳棉机的车速、提盖板速度,OE48.6tex成纱综合质量指标基本稳定,见表5。

表5 纺杯直径及梳棉车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技术丨OE48.6tex纱创新技术的探讨

3.4 取消头道并条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在上述工艺优选的基础上,我们将两道并条改为了一道并条,OE48.6tex成纱质量指标对比情况见表6。

表6 取消头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技术丨OE48.6tex纱创新技术的探讨

  从表6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在优化各工序工艺成参数的基础上取消头并,缩短了转杯纺工艺流程,转杯纺成纱条干、重量不匀率基本稳定,成纱强力稍有提高,成纱毛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生产效率也略有提高。

四、结语

  应用优势工艺理论,取消了传统转杯纺纱工艺流程中的头道并条,缩短了转杯纺的生产工艺流程,在保证成纱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纺纱企业增产、降耗提供了实践经验,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丨MES系统在纺织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2023-7-3 17:31:13

纺织技术

技术 | JWF1213梳棉机几项结构的改进及对工艺的影响

2023-7-4 17:24: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