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纺织市场进入传统淡季,需求有所走弱,新增订单较少,纱线销售速度放缓,成品库存增加,加上国际棉价持续下跌,市场预期进口增加,国内棉价延续前一周走势,承压下行,纺织企业原料采购维持谨慎,以逢低补库为主。上周,全国棉花处于出苗期,棉区大部时段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热充足,墒情适宜,利于棉花出苗生长。5月上旬,新疆绝大部气温偏高,气象条件对棉花生产较有利。供应端,棉花商业库存仍高于去年同期,且进口增加,供应仍显充裕。纺企库存呈现增长态势,开机下降为主。不过下游拿货积极性持续减弱,预计后期企业库存压力渐显。5月15日,郑棉主力合约收于14920元/吨,较昨日下跌270元/吨。
近期郑棉主力合约市场走势
报告公布后美棉大幅下跌
国际方面,USDA首次发布2024/25年度供需预测,全球棉花产量恢复明显,由于产量增幅大于消费增幅,期末库存同比增加,报告整体偏空。美棉种植进度正常,美农首次供需24/25年度的供需数据,美棉大幅增产85.7万吨至348.4万吨,全球产量增加119万吨,消费增加76万吨,最终期末库存增加55万吨,报告偏空,报告公布后美棉大幅下跌,远期全球供给增加压力进一步确认,美棉7月和12月合约维持正套思路。
当前南半球新棉大量上市,巴西及澳洲丰产预期较强,供应相对充足。不过美棉跌至当前位置,已基本消化前期利空因素,估值也趋于合理,短期盘面或逐渐筑底。
棉价跌跌不休
棉价跌跌不休主要是因为:播种期,未出现不利天气影响,天气炒作预期落空。同时需求进入淡季,纺织企业开机率下降,成品库存重新累库。同时,USDA5月报告发布,全球供需双增,期末库存近5年高位,整体偏空,棉价预计维持弱势运行。
国内供应端来看,当前国内棉花资源相对充裕,1-3月我国棉花进口量同比大幅增加。新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幅度并不明显,前期天气变动也并未对新棉生长产生明显影响,供应端利多有限。
需求端来看,5月以来下游淡季特征明显,在新订单较少且短的情形下,内地部分纺企有下调开机的计划。五一之后开机走弱,棉纱库存缓慢增加,淡季预期逐步体现;新疆目前天气情况总体正常,关注后续调研情况。
棉纱持续累库 莱赛尔对棉花替代增强
据广东佛山、浙江绍兴等地部分棉纱贸易企业反馈,4月下旬以来各轻纺市场棉纱库存增长势头明显(尤其一些纺企驻消费区办事处,棉纱累库较快),达到市场库容的6成以上,部分中间商出货压力不断上升。
广东、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区布厂开机率差异比较大,整体棉纱需求偏低(大厂接单尚可,开机率八成以上,小厂则减停产现象较多,整体开机率三、四成),布厂谨慎生产,原料库存维持在15-25天。另外,布厂不仅压价比较厉害,而且有些需要30-45天账期,纺企和棉纱贸易商需要考虑货款回收风险。张槎某中型贸易商表示,现在下游客户要保证现金流,即使进出价格持平或略有亏损,中间商也会考虑出货,因为店面租金、仓储、人工及财务等沉没成本比较高,企业需要加快周转,盘活现金流。
从调查来看,由于近年来中国莱赛尔产能增长了三倍左右,价格也从4万/吨降至目前1.4-1.5万元/吨,对纺企、布厂、服装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转产莱赛尔的企业越来越多。浙江杭州某织造厂反映,当前莱赛尔面料主要用在家纺,针织纱用量也逐渐增加,莱赛尔睡衣成为少数纺织品服装企业的主推品种。
业内分析,除了需要关注化纤(主要是涤纶短纤、粘胶短纤)、进口棉花、棉纱对国产棉花的替代外,近两年还需要关注莱赛尔纤维对棉花的替代,虽然基数相对较低,但需求增长的势头很强劲。
综合来看,近期利空因素持续发酵,市场情绪偏悲观,资金入场施压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