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优化流程提高质量
3.3.1优化流程降低棉结
开清棉流程设备的配置,改变过去多机台渐进开松的概念,不是单纯机台数量的减少,而是工艺流程的缩短。开清棉短流程是保护纤维不受、少受损伤,减少短绒、棉结增长。主要措施:尽可能减少揉搓造成的纤维。实践证明:经一次自由打击棉结可增加10%,经握持打击棉结可增加20%。因此实现短流程优化工艺是减少纤维损伤、减少短绒、棉结的有效措施。TF30重物分离器所配凝棉器对纤维的揉搓较大,容易造成棉结的增加,不用对流程反而有利。优化流程后质量对比见表10。
3.3.2改进双轴流开棉机提高除杂效率
在清梳联流程中,开棉机械至关重要,开松效果直接关系到棉结的增长、纤维损伤和除杂效果。清梳联流程中一般使用FA103型双轴流开棉机。双轴流开棉机针的直径为12 mm,长104 mm,打手作同向回转,主要是弹打开松。双轴流开棉机的除杂效率偏低,对细小杂质的清除效果不好。在加工原棉时出现开松不足、除杂效果差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改用开松效果除杂效果较好的豪猪FA106开棉机,除杂效果较好,对减少成纱粗节,降低成纱棉结有利。
FA106B型打手为锯齿刀片,由41个锯齿刀盘组成,每个锯齿盘有30个齿,锯齿象锯条一样,向左、中、右三个方向倾斜,如此排列有利于梳理开松、除杂。在流程中采用双轴流开棉机和采用FA106B豪猪开棉机的效果见表11(品种为C18.2 tex)。
3.4合理优选速度控制棉结和短绒的增加
在开清棉工艺流程中,各部打手转速是减少棉结和短绒的关键,合理的速度是有效的保证。原则是开清棉机台各种打手速度在保证工艺和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低速运转。速度高对纤维损伤大,速度低开松不足不利于梳棉梳理。开清短流程后,仅有两台开松、除杂设备,既要充分发挥开棉机除大杂的作用,做到早落少碎,又要发挥精开棉机除中小杂功能,使棉束更小,为梳棉机梳理创造条件。其中开棉机对棉流进行自由开松、打击,控制纤维损伤少是关键,而精开棉机是流程中唯一的握持打击点,既是产生棉结和短绒的部位,又是排除短绒的部位。因此要注意预开松除大杂和精细开棉除中小杂的合理配置。降低打手速度对质量的影响见表12~15。
3.5稳定负压值保证棉流通畅
为了保证各棉箱的瞬时密度稳定和筵棉在开清棉流程中开松均衡,要努力提高开清棉各机的运转率,必须保证开清棉机组气流输送纤维畅通。单机出口负压值,合理补风位置及方向与补风量的大小,是提高除杂效率的重要方面。对打手出口气流与打手切线方向所形成的气流压力、流量进行控制,使纤维束能全部转移不返花,以防形成索丝。清梳联各单机及喂棉箱管道等对排风排杂都有各自的负压要求,而且要求波动小、稳定,才能保证棉流及排杂通畅,开松除杂效果好,棉箱内原棉密度一致。开清工艺流程中的气流参数要保证。各输棉风机在合理的气流参数下输送棉束并获得最佳气棉比。各部负压值见表16。
3.6合理PID连续喂给保证棉层输送均匀
PID全流程连续均匀喂棉的控制技术,它根据被控制过程的特性来确定PID控制器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为实现生条不同片段的重量一致性提供了良好基础。PID的设定多采用实践模糊的整定方法,经验值为:P(%)40~60,I(min)10~20,D(min)0~5。全流程连续均匀喂棉是在全流程喂给系统采用压力传感器调控变频调速装置,对混合后各单机运转率达到100%,做到连续输送棉流。清梳联输棉管道压力控制单元是整个清梳联控制体系中的核心,连续喂棉装置则是管道压力控制单元的核心,起着承上启下,协调清花和梳棉供求关系的重要作用。连续喂棉装置的合理使用可以快速稳定系统供棉,降低梳棉机生条质量的波动。
优化连续喂给参数,首先确定FA022-8多仓混棉机与FA109清棉机的喂给比,使喂给在100%运转效率的情况下连续给棉,为梳棉提供无级变速的连续给棉,避免了开停给棉造成的间断给棉不匀。其次提高开清单元机台的运转率,做到连续均匀喂给,使抓取棉束最小最匀,开松效果好,棉束表面积增加,杂质易于暴露充分,有利于排杂,也为均匀混和创造了条件。具体运转效率参考值见表17。
4 结语
(1)现代清梳联开清部分多采用“一抓一开一混一清一除”短流程配置。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原棉逐步开松,杂质逐步减少,但棉结、短绒随着打击力度的增大逐步增加。处理这对矛盾,应从工艺上进行综合的优化,使开清棉尽可能排除短绒,减少棉结的增加,应尽最大努力做到排除大于增加。
(2)清梳联开清工艺优化的原则:流程尽可能的缩短,以不影响开松除杂效果为准;速度以损伤纤维程度最小,且开松功能不弱化,优化最佳速度;气流稳定为流程的输送提供恒定的气流,兼顾减少纤维揉搓造成的棉结。
(3)清梳联开清工艺通过以上各种工艺优选及改进,对开松与除杂效率、棉结与短绒、两对矛盾有较大改善,生条短绒及结杂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