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纺纱原理和原料的特点,受设备状态、生产管理、车间环境等因素影响,从原料到细纱,由细纱到成品织物,每一道工序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影响织物质量的疵点,如粗节,细节,棉结,异纤等,这些由纱线质量形成的疵点统称纱疵。纱疵通常分为常发性纱疵和偶发性纱疵。
1
常发性纱疵
一般来讲就是通过条干仪测试显示的细节、粗节、棉结,这类疵点基本存在于“纱体”里,通常认为是无害的疵点,这类常发性疵点的多少可以反映出纱线的质量水平。条干仪测试的细节、粗节、棉结概述如下:
1.1 细节
细节的长度与纤维平均长度相当。灵敏度分四挡:-30%;-40%;-50%;-60%。
1.2 粗节
粗节的长度与纤维平均长度相当,灵敏的分四挡:+35 %;+50%;+70%;+100%。
1.3 棉结
棉结的长度定义为1~4mm,即最小长度为1mm,最大长度为4mm,灵敏度为四挡:+140 %;+200%;+280%;+400%。
1.4 常发性纱疵常规表示
常规表示的细节/粗节/棉结,环锭纺:-50%;+50%;+200%;转杯纺:-50%;+50%;+280%。
2
偶发性纱疵
偶发性纱疵是通过纱疵分级仪检测,在电子清纱器显示的“纱体”以外的疵点。
2.1偶发性纱疵
通过纱疵分级仪的图表可以明确看出,按长度,灵敏度划分了等级。
九级有害纱疵 A3,A4,B3,B4,C3,C4,D2,D3,D4
长粗节纱疵 E,F,G
长细节纱疵 H1,H2,I1,I2
特大纱疵 C3,C4,D3,D4
棉结纱疵 A3,A4
2.2 偶发性纱疵在电清上的定义
图5深绿色区域为纱体部分,红色曲线为清纱曲线,灵敏度主要结合纱体来设定,最终形成圆滑的清纱曲线,根据质量的要求切除纱体以外的疵点。在乌斯特电清上面的NSLT的长度参照下面的标准定义。
棉结N:长度定义为0.2cm~
短粗节S:长度定义为1cm~8cm的较大粗节纱疵;
长粗节L:长度定义为8cm以上的较长粗节纱疵;
长细节T:长度定义为8cm以上的较长细节纱疵。
3
结语
正确认识常发性纱疵和偶发性纱疵对于纱线质量的提升和控制具有指导性意义,一般情况下,常发性疵点主要与原料和工艺关系较密切,重点通过工艺优化和纺专器材优化可以得到改善提高;偶发性疵点受设备状态、操作管理、生产环境影响较大,重点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纱疵,提升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