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效工艺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对大幅提高前纺设备产能,节约用电、能耗,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成纱毛羽增多,强力降低。有没有一种既能弥补高效工艺的缺陷而又经济实用的解决办法呢?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探索,我们认为,高效工艺结合赛络纺技术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技术创新。
一、高效工艺的缺陷
高效工艺之所以能优质高效,关键在于细纱后区采取了一定得技术措施,加强了摩擦力界控制,极大地提高了细纱机的牵伸能力,总牵伸由原来的10-50倍牵伸提高到50-100倍。有的资料介绍甚至可达到120倍左右而质量不恶化,从而可以大幅提高前纺粗纱、棉条、棉卷的定量。由于定量加重,前纺各工序单机理论产量可以提高1.6-2.0倍,这就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大量节省前纺设备,节约前纺运行成本,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采用了粗纱重定量、细纱大牵伸后,由于以下原因纱线的毛羽现象更为严重、强力损失加大:(1)粗纱定量增加使喂入牵伸部分须条的宽度增大,牵伸过程中边缘纤维易散失;(2)较大后区牵伸使进入前区须条更趋于无捻,须条易于发散;(3)细纱较大的前区牵伸使须条发散趋势更明显。(4)高效工艺的加捻三角区比传统工艺要大,捻度的传递受到影响,加捻三角区边缘的纤维不易被捻入纱线体。对以上问题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的应对方法为:加强对细纱牵伸前后区对须条的控制,细纱前区运用较为精密的集棉器,络筒机合理控制毛羽的增量等,但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有些厂则采用紧密纺来弥补高效工艺的缺陷,效果较好。由于紧密纺技术在细纱机牵伸输出区通过收缩须条的宽度,消除加捻三角区而实现对纤维的集聚作用,加强了对纤维的横向控制力,有效地降低了成纱毛羽,正好可以弥补高效工艺的缺陷。但由于紧密纺的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都相对较大,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将高效工艺和赛络纺技术进行了结合。实践证明,两种纺纱新技术的组合应用,可以在少增加、甚至不增加投资成本的情况下,取得满意的效果。
二、赛络纺改善毛羽、强力机理分析
赛络纺是一种新型纺纱工艺,由于由双根粗纱喂入在牵伸区并合,所以毛羽降低明显,强力增加显著。毛羽的改善是因为在纺纱三角区单纱先轻微加捻,然后合股加捻,须条在主加捻点处已变成圆柱体,有利于纤维端缠入纱体。强力的增加是因为须条在前罗拉输出处有个三角形加捻区,须条受张力作用捻合在一起,形成类似股线的双中心纱条,在受力时,两根须条相互挤压,使纤维间不易滑脱,且毛羽低,纤维利用率高,因此强力大。
三、赛络纺高效工艺生产实践
3.1设备状况分析的必要性
高效工艺实质上是在现代纺织设备基础上,充分挖掘设备的潜在能力,以牵伸专件、器材的技术进步,推动工艺发展,实现前纺全流程重定量,细纱第三代大牵伸,从而取得棉纺纺纱工程高效率和高收益。因此,设备状态的好坏,器材配置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高效工艺的实施,尤其是细纱机的牵伸能力,更是决定高效工艺的关键因素。细纱机牵伸能力不足,强行推行高效工艺将会适得其反。因此推行高效工艺前必须对设备状况进行分析,对各道设备的牵伸能力进行评定,以制定具体的高效工艺路线。“工艺跟着设备走”,不根据具体的设备状况,盲目套用高效工艺,对高效工艺的推广是极为不利的。
3.2车间设备状况分析和高效工艺流程制定
3.2.1各道设备配置:
A002D→A006B→A036C→A092→A076→A186→FA311→FA311→A454E(A456)→FA506(A513、FA503)
3.2.2设备主要改造部分
主要是采用了一些新型纺纱器材,钢丝采用了新型针布,部分机台添置了固定分梳元件;精梳采用了密型锡林、双排顶梳等分梳元件,增加了分梳能力。细纱是改造的重点工序,主要是摇架改造、罗拉改造、上销改造以及使用低硬度不处理胶辊等。
3.2.3高效工艺流程制定
从以上设备状况分析来看,我车间设备基本属于A字头设备,设备比较成旧,尤其是清花基本为50年代设备,很难适应高效工艺纺纱的要求。A186梳棉机尽管使用了新型针布,分梳能力有所提高,但锡林速度的提高受到较大的限制,采用重定量的高效工艺,纤维的分梳度将受到一定影响。生产实践证明,生条定量的增加必须保证必要的纤维梳理度和结杂的清除率,因为它们和成纱质量密切相关。条粗工序由于并条机压力棒牵伸和粗纱机双皮圈牵伸的优越性,使它们具备适应牵伸范围广、输入输出定量重的半制品纱条。精梳工序由于新型分梳元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分梳能力,对重定量棉层的梳理,基本上能保证必要的分梳度。细纱机除FA506外尽管设备陈旧,但由于摇架基本进行了改造,罗拉基本更换为无机械波罗拉,尤其是新型上销的使用,为高效工艺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设备保障。基于对我公司设备状况的分析和系统高效工艺的研究,我们认为要在整个纺纱系统中实施高效工艺显然有些不足,因此普梳我们从并粗细工序、精梳从预并精梳工序有针对性地实施重定量纺纱,不但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潜能,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而且节约了设备的投入,尤其节约了用工、用电成本。
3.3各道定量的确定
棉卷定量配置适当与否,主要影响开清棉流程的开松效率和除杂效率,棉卷开松度是梳棉机梳理的基础。
生条定量增加必须保证必要的纤维梳理度和结杂的清除率,否则,梳理度不足,半制品的分离度将受到影响,粗节丛生,条干恶化。因此,生条定量增加必须考虑设备的梳理能力。
条卷重定量喂入对提高精梳机产量有利,但受到皮辊压力的限制。因此,定量配置不宜过重,一般不大于50g/m。
精梳机对重定量棉层喂入的梳理,应当仔细选择梳理机械的配套和增大钳板的钳制棉层能力。
3.4赛络纺高效工艺与普通工艺成纱品质对比
4、实施赛络纺高效工艺需注意的问题
4.1选择合适的双喇叭口间距
4.2注意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由于赛络纺为双根喂入,细纱的牵伸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应用高效工艺时粗纱定量不可能象单纱一样增至很大,高效工艺应用的大抱合理论就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十分注意粗纱捻系数的选择。
4.3实施高效工艺必须结合自身设备状态,工艺跟着设备走,制定合适的高效工艺路线。
作者:邹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