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纺好花式纱,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开发好段彩纱,必须充分利用好智能设备,掌握色彩和形状变化组合。
1
段彩纱的主要特点
段彩纱是环锭纺花式纱线的一个大类,属于色纺纱,主要特点是色彩与结构的多样化,通过色彩搭配与结构设计,能纺制出独具特色的纱线,呈现出独特风格的布面效果。
2
影响段彩纱风格的三大关键因素
段彩纱在环锭纺通常是指由两根粗纱分别喂入细纱机,生产出的粗细有变化(或不变)、色彩有长短变化(或不变化)的纱线。段彩纱风格千变万化,在纺制过程中,有三大关键因素影响其风格,分别是(1)粗纱色彩的选配;(2)纺花式纱装置上工艺的设置;(3)车间的现场管理。
3
色彩选配
3.1色彩理论
3.1.1颜色的属性、分类和温度
粗纱决定花式纱的外在形态,粗纱的色彩选配来源于前道的原料,用何种原料取决于后道面料的用途,这就要考虑到原料的颜色选配。
颜色是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我们的视觉所产生的印象,有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特性。
(1)饱和度: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或彩度。
(2)明度:颜色的明度越高,越接近白色,越暗越接近黑色。
(3)色相:红、红紫、绿,依次有华丽感。黄绿、黄、橘、蓝紫,依次有质朴感。饱和度决定的颜色越鲜艳越有华丽感,越灰就越有质朴感。亮度越高越有华丽感,而越低越有质朴感。
将彩色光谱中长条形的色彩序列首尾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色环,根据颜色在色环上的位置,可以找出各种颜色的补色、对比色、中度色、类似色、相近色等,见图1。
图1 色环
(1)互补色是在色环上刚好处于180度相对应的两种颜色。如:黄与紫、红与绿、蓝与橙均是互补色。
(2)相近色是指色环上位置临近相隔30度的颜色,如:黄色、黄绿色,从主色过渡到次色,它们都是同类色,它能起到色调调和和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
颜色具有温暖或冰冷感,这种感觉被称为颜色的温度,见图2。
(1)暖色系:红紫、红、橘、黄橘、黄。
(2)冷色系:蓝绿、蓝青、蓝、蓝紫。
(3)中性色:紫、绿、黑、白、灰。
图2 色的冷暖
3.1.2段彩纱色彩对比的几种方法
一种花式纱线是否能够获得市场的欢迎,首先要看它的色彩能否满足不同国度、种族、季节等的需要。
色彩对比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并置在一起时产生的视觉效果,不同的颜色采用不同的对比方式,能够表现出各种意象与情感。
色彩的对比方式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以及连续对比、面积对比、冷暖对比等。在色相环中,彼此距离越远,其色相对比就越强,补色搭配时,其色相对比最强;明度不同的颜色搭配时,高明度的颜色让人感觉明度更高;如果一种颜色周围存在更加鲜艳的颜色,那么这种颜色的饱和度看起来会比实际要低。
重点说一下与段彩纱特点紧密相关的几种对比:
(1)连续对比,指受到前面所看到的颜色的刺激后,紧接着再看其他颜色时,后面所看到的颜色看起来会与实际颜色不太一样的现象,也称具有时间差的对比。
(2)面积对比,指随着颜色面积大小的变化,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看起来不一样的现象,面积较大的颜色,其明度和饱和度看起来会比实际更高。
(3)冷暖对比,将暖色或冷色置于中性色附近时,两种颜色会彼此产生影响,中性色会随之看起来或比较冰冷或比较温暖。
除此之外,色彩还可以分为有色系和无色系(白、灰、黑)。无色和有色搭配在一起,可以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色彩。
运用不同的对比方法进行色彩搭配,表现丰富的形象,如:整体明亮的冷色系高饱和度的颜色,往往传递出明亮清爽的感觉。
使用高饱和度、鲜艳的颜色,则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感,当连续看了一段时间红色后,接着再看绿色,绿色会显得更鲜艳。
米色、象牙色、浅绿色如果配上绿色,会有大自然的感觉。
同一色系,面积发生大小变化,颜色看起来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3.2色彩选配和市场流行趋势一致
流行色是时尚界的重中之重,段彩纱由于通常有主辅两种颜色组成,运用色彩原理进行搭配,不仅能使用流行色,还能创新出层次与肌理,创造出风格多变的布面效果,与市场流行趋势一致,给时尚设计师提供灵感与新材料。
3.3混色(原料选配)是根本基础
段彩纱属于低碳环保的色纺纱,前道工序的混色是纺制段彩纱的根本基础,通常会在开清棉之前增加一个拌混工序,无论是人工拌混、抓棉机拌混、和花机拌混还是专用机拌混,都要注意精密与柔和,在追求精密混合的同时,切不可采用反复粗暴的手段造成纤维损伤而影响可防性。并条可以作为调色补色的工序,即当棉条产生色差时,通过与色偏方向相反的色棉条并合来调色,以获得无色偏的棉条。
3.4粗纱对段彩纱的影响
粗纱是影响段彩纱风格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
(1)粗纱色彩组合是段彩纱的基调。
(2)粗纱定量的大小会引起段彩纱色彩与结构的变化,主辅粗纱定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一般辅纱定量小于主纱,但是通过CCZ-7S多功能复合花式纱装置,就不存在这种限制,可以相等,也可以辅纱重量大,有利于色彩的加重和节上节的粗度增加。
(3)主辅纱的相对位置会对段彩纱的色彩产生影响,需安装专用、一致的导纱喇叭口,保证辅纱和主纱的喂入位置。
4
花式纱装置的工艺设置
在花式纱装置工艺设置的变化,不仅能引起纱线结构的变化,而且还会带来色彩深浅、纹理层次的变化。
4.1普通AB纱、AB渐变平纱
普通AB纱、AB渐变平纱的纱线结构没有变化,但在纺制过程中,通过花式纱装置设置不同的工艺,可以使色彩随之变化。
4.1.1普通AB纱
普通AB纱A的比例和B的比例是固定不变的,通过花式纱装置可以设置AB比例,如A/B为50:50、60:40等,工艺不同,纺出的纱线色彩是不同的。可运用色相、明度、饱和度对比方法选择纱线基调色彩,加上AB比例的设计,营造各种氛围。
4.1.2 AB渐变平纱
A的比例和B的比例是变化的,通过花式纱装置设置AB比例,如A/B 80:20、70:30、60:40、50:50……,工艺不同,纺出的纱线色彩也不同。可运用色相、明度、饱和度对比的方法选择纱线基调色彩,加上AB比例渐变而形成的面积对比,显示一种变化的形象。
4.2 AB渐变竹节纱
AB渐变竹节纱是一种渐变有节奏,起伏立体感的花式纱线,在纺制过程中,通过花式纱装置设置工艺,在纱线结构变化的同时色彩也在变化。如设置A/B 70:30、65:35、60:40、50:50、 80:20……,竹节粗度、节长、节距任意变化等。
工艺不同,纺出的纱线结构、色彩也不同。可运用色相、明度、饱和度对比方法选择纱线基调色彩,加上AB比例渐变而形成的面积对比,节粗、节长、节距的变化而形成的形状对比,表现出特殊的形象与情感。
4.3波浪段彩纱
波浪段彩纱注重纱线的结构,通过工艺程序,带来或绵远流长或湍急细碎的自然波纹,并具备了色彩的组合变化。如选择不同颜色和比例的AB粗纱,通过多功能复合花式纱装置设置波浪和段彩工艺参数,纺出的波浪段彩纱,外观结构、色彩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见图3。可运用色相、明度、饱和度对比方法选择纱线基调色彩,加上波浪形成的面积对比、段彩形成的形状对比、连续对比,使人感受到更深远的意境与情绪。
图3 波浪纱
使用花式纱装置纺制的AB渐变竹节纱、波浪段彩纱,既能让纱线结构发生改变,又能改变纱线的色彩。掌握色彩搭配原理,运用色彩搭配技法,充分利用智能花式纱装置中的工艺组合功能,就可以随心所欲开发出美轮美奂的段彩纱,最终经过后道工序,在布面上将形成不同的风格。
5
纺制要点
段彩纱纺制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要纺什么样的特色纱线,首先考虑颜色搭配,符合人们的审美。
(2)主辅双色粗纱定量要适宜,一般辅色粗纱定量低于或等于主色粗纱定量(根据段彩纱风格来决定),粗纱定量不匀会引起段彩纱质量变化。
(3)要加强对细纱吊锭运转灵活性的检查和维护,否则会引起粗纱牵伸或断条。
(4)纺制波浪段彩纱时,需确定主纱纺制波浪,辅纱纺制AB竹节段彩或平纱段彩。
(5)双喇叭口的选用与安装,喇叭口采用双通道,并且可以左右移动,便于工作中调节,双喇叭口间距以保证粗纱条在一定的轨道上平行从后罗拉输入,以防跑单纱。
(6)皮辊皮圈要保持清洁维护,以免磨损或挂花现象发生。
(7)上皮圈采用双皮圈,要调整到位,以利于粗纱沿皮圈方向牵引喂入。
(8)安装张力牵伸系统应按要求将螺丝固定紧,并保持上皮圈张力固定件在水平状态。
(9)有些细纱机采用了紧密纺装置,网格圈表面清洁十分重要,对花式纱的成纱质量影响很大,网格圈必须完整、运行顺畅,没有污渍或油渍,网格圈不得堵塞和刮伤,以防影响花式纱质量。
6
结语
通过色彩搭配和工艺优化,可以开发生产出富有层次变化与立体感,具有丰富色彩变化的段彩纱。作为一种新型的花式纱,段彩纱更符合时尚潮流,可广泛用于服装面料,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可以为纺纱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济恒 无锡市恒久电器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