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料特性
1.1 原棉
原棉选用新疆机采细绒棉,纤维主体长度29.1mm,品质长度31.6mm,细度5746Nm,断裂强度3.72cN/dtex,成熟度1.23,短绒率16.5%,回潮率7.8%。
1.2 兰精LF
天丝选用绿色环保型的兰精LF纤维,线密度1.33dtex,长度38mm,断裂强度3.35cN/dtex,断裂伸长率16.5%,回潮率11.85%。为改善纤维的可纺性,使用请需要进行加湿预处理。
1.3 珍珠纤维
珍珠纤维是由东华大学和上海新型纺纱中心合作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纤维,线密度1.33dtex,长度38mm,断裂强度2.4cN/dtex,断裂伸长率22.4%,回潮率11.8%。
1.4 抗菌T纤维
抗菌T纤维的主要物理指标:线密度1.33dtex,长度38mm,断裂强度3.76cN/dtex,断裂伸长率13.5%,回潮率0.3%。
二、纺纱工艺流程
JC:FA002型抓棉机→FA035F型混棉机→FA025多仓混棉机→FA106E型梳针开棉机→SFA161A型震动给棉机→FA076C型成卷机→FA226型梳棉机→FA316B型并条机(预并)→CJ15条卷→CJ60精梳
LF:FA002型抓棉机→FA035F型混棉机→FA025多仓混棉机→FA106E型梳针开棉机→SFA161A型震动给棉机→FA076C型成卷机→FA226型梳棉机
抗菌T:FA002型抓棉机→FA035F型混棉机→FA025多仓混棉机→FA106E型梳针开棉机→SFA161A型震动给棉机→FA076C型成卷机→FA226型梳棉机→FA316B型并条机(预并)
珍珠纤维:FA002型抓棉机→FA035F型混棉机→FA025多仓混棉机→FA106E型梳针开棉机→SFA161A型震动给棉机→FA076C型成卷机→FA226型梳棉机
(天丝LF 生条+抗菌T预并条+珍珠纤维生条)→FA316B型并条机+C精梳条→FA316B型并条机→FA318A型并条机→FA497型粗纱机→TH518J型细纱机→村田QPRO型络纱机→成包。
三、各工序的工艺原则、工艺参数和技术措施
LF纤维、珍珠纤维、抗菌T三种纤维均含杂质较少,清梳宜采用“轻打、少落、合理分梳、慢速”的工艺原则,以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棉纤维杂质较多,清梳宜采用“少抓、勤抓、多梳理、少打击、早落、少碎”的工艺原则;为保证纤维混合均匀,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改善条子的均匀度,并防止精梳条过于熟烂,先将抗菌T进行预并,然后将天丝LF生条、珍珠纤维生条、抗菌T预并条进行一道并合后,再与棉精梳条进行两道并合,末并使用自调匀整并条机;并、粗、细工序采用“重加压、大隔距、慢速度”的工艺原则。在保证细纱正常牵伸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减少细纱退绕时的意外伸长;梳、并、粗、细车间的相对湿度应偏大掌握,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防止静电的产生,以减少各工序的缠绕现象。
3.1 清花工序
新疆棉机采棉杂质较多,清梳工序适当提高各单机打手速度,各单机尘棒保持表面光洁,加大对籽屑、杂质、短绒的排除力度,减少纤维损伤。抓棉机打手速度740r/min,开棉机梳针滚筒转速600r/min,清棉机综合打手转速低于1000r/min,棉卷罗拉转速12r/min,棉卷米重380g/m,棉卷定长34.2m。
清花生产LF纤维、珍珠纤维和抗菌T纤维时,各打手速度均偏低控制,以减少纤维的损伤。为了保证棉卷成型,防止棉卷在梳棉工序退绕过程中出现粘卷现象,加大棉卷罗拉压力,使用防粘粗纱隔离棉层。抓棉打手速度740r/min,梳针滚筒转速500r/min,综合打手转速低于900r/min,棉卷罗拉转速11r/min。LF卷重400g/m、棉定长32.1m;珍珠纤维卷重400g/m、定长32.1m;抗菌T纤维卷重360g/m、定长28.2m。
3.2 梳棉工序
生产新疆机采棉的梳棉工序,采用“精梳理、多排除、少产生短绒,充分发挥气流作用”的工艺原则,合理控制前后固定盖板-锡林隔距,充分发挥棉网清洁器、除尘刀的作用,利用气流的作用及时排除杂质、短绒。
生产LF纤维生条时,梳棉要兼顾梳理充分和减少纤维损伤两方面的要求,采用“多梳少落、轻定量、快转移”的工艺原则,在保证梳理充分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刺辊、锡林速度,保持合理的锡刺比,使纤维从刺辊顺利向锡林转移,减少刺辊返花。
生产抗菌T和珍珠纤维生条时,为尽量减少纤维损伤,降低棉结,提高纤维分离度,梳棉均采用“多梳、少落、低速、快转移”的工艺原则,在保证分梳质量的前提下,放慢刺辊、锡林、道夫速度。适当掌握锡林与盖板隔距,隔距过小,纤维易绕锡林和充塞针布,产生大量棉结;隔距过大针布不易抓取纤维,梳理质量变差,纤维搓揉,造成棉网出现云斑,也易产生大量棉结,为避免抗菌T纤维与金属针布摩擦产生静电,并使道夫顺利转移纤维,需提高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梳棉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
3.3 精梳工序
精梳采用后退给棉,总牵伸倍数偏小控制,后区牵伸倍数略偏大掌握,以利于前弯钩纤维的伸直,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生产过程中重点控制棉结和落棉率:手扯棉结控制在26粒/克以内,落棉率控制在18%左右,精梳定量18.5g/5m,车速330钳次/min,湿度控制在54-60%。
3.4 并条工序
要保证四种纤维的充分混合,确保成纱着色均匀,无色差。因抗菌T条子较蓬松,易堵塞喇叭口和圈条盘,采取“低速度、大隔距、多并合”的工艺原则。为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减少静电,须将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选用抗缠绕性能好的皮辊。为提高成纱条干,需合理安排牵伸分配、适当提高后牵伸倍数。主要工艺参数:隔距12×9×20mm,头并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85倍左右,二并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6倍左右,三并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3倍左右,条干CV值控制在2.8左右。同时也提高了纤维伸直平行度,减少了弯钩纤维的数量。并条主要工艺参数见表2。
3.4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采用“小张力、慢速度、重加压、大隔距、较大捻系数、较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前皮辊、上下皮圈要有良好的抗缠绕性,调节好粗纱张力,防止产生细节;在保证细纱正常牵伸的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提高粗纱质量,防止细纱退绕时产生意外伸长。粗纱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减少断头和减轻静电现象。粗纱干定量2.8g/10m,后区牵伸倍数1.19,捻系数90,锭翼速度950r/min,前罗拉转速217/min,罗拉隔距10.5×28×39.5mm,钳口5.0 mm,条干CV值4.15%。
3.5 细纱工序
细纱采用“重加压、大隔距,较大后区牵伸倍数,较大捻系数”的工艺原则。合理控制钳口隔距,过大易出细节,过小牵伸不开出“硬头”。选用硬度稍低、抗绕性较好的皮辊,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钢丝圈宜偏轻选配,注意钢领、钢丝圈的使用周期,及时更换钢领、钢丝圈,防止产生棉结和毛羽,提高成纱质量。细纱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4-60%,以减少静电缠绕。锭速14000r/min,前罗拉速度168r/min,设计捻系数373,总牵伸倍数67.6倍,后区牵伸1.24倍,罗拉隔距20×40mm,钳口2.75mm。
3.6 络筒工序
自动络筒机配用乌斯特电清,采用“小张力、低速度”的工艺原则,保证槽筒通道光洁;车速控制在1200m/min,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6-70%,以减少棉结和毛羽。合理设置电清参数,清除有害纱疵。乌斯特电清参数:棉结260%×0.4cm;粗节150%×1.5cm,100%×2cm,75%×4cm;长粗节:30%×30cm;细节:-45%×4cm,-28%×20cm,-18%×120cm;接头强力要保持在原纱的85%以上。
经测试,60支筒纱质量指标见表3。
四、结语
生产多组分品种,做好混合是关键,应保证混合均匀。生产珍珠纤维、抗菌T纤维等差别化纤维,要控制好锡林速度,减少纤维损伤,控制好棉结;优选专件器材,采用抗绕性较好的皮辊、皮圈,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罗拉隔距要适当偏大掌握,避免因牵伸力过大;络筒工序要优化捻接工艺,控制好接头强力。
作者:刘桂红 周劲松 蔡金南 夏津仁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