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客户要求,针织纱的色差和横档一直是我们生产针织纱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指标,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们生产针织纱一般都会圈原棉生产,圈定的原料使用完后卷批了机,再进行下一批原料投产使用。由于原料要占据大量的资金,中小型企业生产为了节约资金占压,每次圈定原料生产周期为20天到1个月,生产过程在不断的旧品种了机,新品种的投产,给生产带来很大的麻烦,有时候因为圈订的原料未能及时全部到厂,生产就停机等待,车间生产存在不停的了机改纺情况,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并且在改纺过生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不了机换批一直是我们做针织纱追求的目标。
一、配棉对针织纱的影响
(1)纺纱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质量是影响布面横档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它与原料产地、颜色等级、长度细度、成熟度包括含糖量密切相关 ,当指标差异较大时,纱线在后道面料染色时会出现上色不匀,从而在布面出现横档,尤其是原棉产地和棉花品种不同会影响到纤维的内部结构及其性能品质,进而影响到纤维的染色性。
(2)原棉的颜色等级、马克隆值、含糖量等指标则是纤维内部结构和外观质量的综合反映,不仅影响纤维的染色性,还会影响棉纱的色泽,产生黄白纱、坯布黄白档及染色布面横档现象。除了原料本身性能和品质波动会产生布面横档,配棉工作不当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3)如果配棉中各种原料成分质量相差较大,则生产时不易混和均匀,造成不同时段生产的棉纱质量差异较大. 这种情况也会产生布面横档。
因此,对质量要求较高的纯棉中深色用纱,配棉时对各队棉花产地、 颜色等级、马克隆值、纤维长度都有严格要求。
二、不了机换批配棉原则
(1)原料充足:采用大配棉,接批生产。
(2)根据原棉产地、马值、黄度值、长度、比强、含杂等指标进行综合配棉。接批时首先考虑配棉的黄度值、马值、长度等指标,尽量做到产地相同或接近、批号接近、指标相近。
(3)配棉批次根据原棉日使用量和接批比例选用。一般6-16个批次,每批占比11%以内。
(4)接批比例:3-6%,最大不超过8%。
三、不了机生产应注意事项
(1)加强对配棉工作的管理。配棉中一定要做到多批次,小占比,分散质量影响,接批比例严格控制。
(2)加强排包图的设计。严禁同质量扎堆排列,应分散排包,尤其是黄度值和马值。
(3)加强上盘检查,上盘同排包图一致。对较大黄度值批号,在分级室上盘前做记号,便于上盘时提醒和方便检查,不允许黄度值大的相邻排包。上盘过程中发现颜色特殊发黄的,挑出来机织纱或小比例使用。
(4)抓棉机效率92-96%,抓棉机棉块控制在30克以内。
(5)做好盘底花管理和平包和平盘工作。不允许盘底花露底,露底前停止抓棉,堆放在一起参与下次上盘。对上好的盘,做到先平包再平盘,平包采取塞缝处理。平盘采取抓棉机进行,在一个盘正常抓取时,可掉头抓新上盘的盘头花,做到正常花与盘头花在棉箱充分混合。
(6)加强各类下脚(回花、风箱花、粗纱头)的管理,下脚使用比例最大不超过5%,且比例稳定,尽可能本支回用,不允许随意更改下脚使用比例和类别。
(7)严格控制半制品的储备量,不允许粗纱进细纱车弄,前纺存量12小时内必须使用,粗纱存量48小时必须细纱使用。
(8)半成品在生产中先纺先用,条子做到轻重搭配,质量均匀搭配,固定供应。
(9)对生产现场采取每周大清理,早班小清理。杜绝掉队纱的产生。
(10)络筒根据生产实际决定换批频率。配棉不稳定7天换一个批号,配棉稳定15天左右换一个批号。按吨数,配棉不稳定30、60、90吨换一个批号,配棉稳定150吨换一个批号。
(11)包装前照纱,最后一次把关黄白纱。
(12)针织小样机织布,观察布面质量,条干、棉结、粗节、横档、黄白纱等。
四、结 语
要做到针织纱不了机换批连续生产,不仅要有产地、质量稳定的原料,要遵守配棉原则,稳定配棉,同时也要加强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的生产、供应管理,才能为针织纱不了机生产提供保障。
作者:贾永红 李广德 汪桂珍 疏勒如意科技纺织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