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国内空捻机发展现状的思考与探索(下)

  (紧接上期)

  

  三、前空捻机卡脖子问题的实际状况

  

  A自络的空捻机虽然被卡脖子,但国内已有制造并已在国产新型纺机上使用,而且已产生了使国内开发新型纺机无空捻机方面后顾之忧的实际效果。

  

  根据当前空捻机与自络、涡流纺、气流纺的差距情况,不应再简单地重复走别人的老路。

  

  C自络的空捻器虽然国内也能制造,但还得依靠国外进口,国外提供国内的与原厂主机使用的型号有区别,对国内的自络机型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于电子清纱器,第二代以后的空捻机是对国产新型纺机影响最大的卡脖子问题,是新型纺机国产化中排位在电子清纱器前面的第一道坎(电子清纱器不存在为专机服务的专用性问题和在使用中用户要具备部分专业知识的问题)。

  

  四、国产化过程也是技术总结和创新的过程

  

  根据A自络空捻国产化过程的总结,影响空捻机国产化成功与否的原因都可以在图3所示的流程中找到——看似很简单的东西隐藏着多方面复杂的看不见的内容,这就是新型纺机的特点,不仅是空捻机。

技术 | 国内空捻机发展现状的思考与探索(下)

图3 空捻机国产化流程

  上述解决捻接技术和器材加工难题中的方式方法同样可应用于开发其它新型纺机,各种新型纺机国产化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五、空捻机国产化的益处

  

  空捻机国产化不仅可以解决硬件问题,而且掌握关键技术后,除了不被卡脖子外,还可以提高认知,并有益于国内用户消除使用误区,用好空气捻接器。它带来的益处有:

  

  (1)国内有很好的新型纺机发展的实践资源,在掌握了捻接核心技术后,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加快空捻机的升级换代过程,缩短与自动络筒机的技术差距。

  

  (2)掌握了关键技术后,可以从空捻机制造的技术角度而不是从使用经验的角度来看待捻接质量问题,可以有效解决很多用户在使用中走入误区的问题(在2020年中国纱线网举办的《自络技术培训》中,已出现了不是从使用经验来讲解捻接技术的先例)。

  

  (3)可以在捻接器材的使用上消除盲区和误区,并在捻接技术上提升对空捻的认知问题。

  

  (4)站在了掌握了关键技术的新高度后,可以从高端到低端看清并分析各个捻接器材的优势和不足,可以从一个全面、综合的高度上,来看待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推出产品的实际技术状况,不被专用性所局限。有了对国内外新产品在国内市场实际作用效果的分析能力,就可以看清各家空捻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利用国外在国内推出新产品的实际捻接效果来分析研究空捻新技术的优缺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最近国外公司在国内推出天丝等差别化纤维捻接器材时,已不是在推水捻、水雾捻系列器材了,国外在国内捻接技术上的这个变化过程,证实了国内早已提出的无水捻技术是发展方向。当前出现了水捻是“过渡产品”的说法,说明国内外对水捻的认知也产生了变化,这也证明国内在掌握了关键技术后,完全可以走自已的技术路线,开发自已的特色产品。请注意,这一个益处在国内市场上已经产生出新的变化。

  

  当前在天丝、莱赛尔等差别化上可以有多种捻接器材可以选择了,因为各种天丝、莱赛尔纤维的性能不同,它们对器材的要求也不同。国内第一次有了不同于国外的针对不同纤维特性用于差别化纤维上的不同的捻接新器材,这是掌握了捻接关键技术后的成果。

  

  六、莱赛尔、天丝大规模生产将促进捻接新技术的发展

  

  2021年,国内开始规模化生产莱赛尔、天丝纤维。因为对莱赛尔纤维性能研究的不足,很多纺纱厂用纺粘胶甚至纺棉的工艺、设备、器材生产莱赛尔,导致质量不理想。

  

  莱赛尔纤维截面呈几乎标准的圆形,这是其生产工艺所决定的,也是莱赛尔纤维的一大特点。带来的后果是纤维之间的抱合力下降,纱线强力不足,以及在自动络筒环节造成接头困难,因此对空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衡量各种纱线捻接难易程度,我们空气捻接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新的数字化指标 ——可捻度,它是选择空捻器和捻接器材及工艺参数的基础。

  

  从纱线连接的角度来看,棉和粘胶的可捻度最好,一般可达50-70,对捻接器材要求最低,无论哪种捻接器材都可以捻接,工艺参数的宽容度也高。莫代尔可捻度低,捻接有难度,对器材的捻接性能有要求,莱赛尔可捻度更低,对捻接器材的要求更高,越是高档的纤维素纤维对捻接技术越具有挑战性。以前由于对天丝、莱赛尔等纤维认识不足,也没有相应的器材,碰到可捻度差的纱线,就采用加水捻接的辅助手段接头,因水捻造成的负面问题很大,就采用逐渐减少喷水量直到喷雾的方法,从喷水到喷雾的发展过程是为了尽量减少对设备损伤的改善过程。现在已有了将加水喷雾方式称为过渡技术的说法。目前国外也在根据更低的可捻度纱线进行捻接器材的改进和器材升级更新,都是在往不加水、不喷雾的方向发展。

  

  当前莱赛尔天丝等新型纤维大规模应用之时,也正是促进捻接技术和器材提升之时。

  

  为加深对捻接技术的认知并促进捻接技术的发展,上海能仪早就在实践中创立了无水捻技术,融合了多年的空捻研究成果、生产技术以及实践经验,从硬件与定制化技术两方面改进捻接技术,开发出了新型的捻接器及相应的专用捻接器材(见图4、图5),并可根据用户的纱线品种来优化参数,达到捻接最佳效果,目前已在以天丝、包芯纱和股线为代表的多种新型纱线上成功应用。

技术 | 国内空捻机发展现状的思考与探索(下)

图4 新型捻接器

技术 | 国内空捻机发展现状的思考与探索(下)

图5 新型专用捻接器材

  当莱赛尔、天丝品种大规模投产时,应用无水捻技术和器材解决接头问题将促进纺织企业对这一国内技术的认知和认可(注:当无水捻应用在老机升级改造上时,需要二代半以上的空捻机型为基础),表3是部分接头强力对比数据,供参考。

技术 | 国内空捻机发展现状的思考与探索(下)

  七、国内空捻技术和新型纺机上的问题

  

  当前国内空捻技术和新型纺机上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正确的认知,无论是使用还是制造都处于盲区和误区中,在2018年上海纺机展上,有两个与自络相关的最火爆的展出项目,两年后的实际结果与展出时的宣传效果大相径庭,这就是在新型纺机上缺乏认知、走入误区的典型案例。

  

  当前国内纺纱厂、部分空捻制造企业在空捻技术的认知上处于被分割的状况,各自在被局限的空间里凭经验认知空捻技术,不能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系统地认知空捻技术,甚至陷入了误区,难以跟上空捻技术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新一代空捻机已初显雏形的时候。

  

  中国国内有世界上最好、纺织纤维门类最全的纺织生产实践资源,国外公司在国内的纺纱厂里试验各种捻接新器材,一方面说明国外也在摸索中;另一方面也给国内带来了近距离观察学习的好机会,以前因为没有清晰认知,很多方面看不明白,现在有了正确的认知,就可以知已知彼地看清国外空捻技术发展的曲折轨迹,这就是提高了认知后带来的又一个好处。

  

  参照电子清纱器技术的发展历程,现在是国内发展空捻技术最好的时间窗口,现在的空捻技术就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子清纱器技术一样,也出现了发展新一代空捻机的时间窗口期。种种现象显示,留给国内认知和发展空捻技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样的时间窗口一旦错过很难再次遇到。

  

  作者:潘忠明 上海能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国内空捻机发展现状的思考与探索(上)

2022-3-11 18:22:12

纺织技术

技术 | 精品棉纱生产控制要求分析(上)

2022-3-15 10:26: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