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精品棉纱生产控制要求分析(中)

  精品棉纱生产控制要求分析(上)(紧接上期)

  

  3.6 对半制品的控制要求

  

  生产精品棉纱,对半制品有6个方面的要求。

  

  (1)根据原料质量的控制情况,合理制定梳理效率和梳理效果。

  

  (2)根据原料质量指标和设备器材的运转状态,合理制定半制品的定量。

  

  (3)对棉结、带纤维籽屑、短绒率、未成熟纤维含量等梳理质量指标的控制,是半制品质量控制的关键。

  

  (4)半制品的毛条、毛边、挂花、拥条、乱条、破边等问题,是造成精品棉纱偶发性纱疵和常发性纱疵升高的、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

  

  (5)半制品操作混乱而导致半制品质量波动是损害精品棉纱质量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6)半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三缠(缠皮辊、缠皮圈、缠罗拉)问题,是造成纱线质量无法达到精品棉纱质量要求的关键因素。

  

  3.7 对棉纱质量指标的控制要求

  

  生产精品棉纱,有10个棉纱质量指标必须严格控制:

  

  (1)重量不匀率和重量偏差均要控制在1.5%以内。

  

  (2)捻度不匀率控制在2.0%以内。

  

  (3)锭间差异变异率控制在1.0%左右。

  

  (4)棉纱物理指标控制在乌斯特公报25%或5%水平。

  

  (5)棉纱异性纤维无或很低(10根/吨)。

  

  (6)A0、A1、A2、B0、B1、B2、C0、C1、H0、H1等细小纱疵极少。

  

  (7)自动络筒疵点剪切次数控制在200个/100万米以内,有害纱疵的留疵数量控制在3个/100万米以内。

  

  (8)棉纱接头、自动络筒打结不形成明显的危害性纱疵(见图1)。

  

  (9)棉纱大于3mm的毛羽总数小于5.0(见图2)。

  

  (10)织物死棉、白星、毛粒毛球控制在20个/100米以内。

技术 | 精品棉纱生产控制要求分析(中)

  3.8 对操作的控制要求

  

  (1)防止前纺接头形成不明显的细节、粗节(在自动络筒机上,电子清纱器无法切除而对布面造成不良影响)。

  

  (2)防止前纺因为出现三缠问题而形成漏条、破条、破边、乱条等现象。

  

  (3)粗纱、细纱无强捻纱、弱捻纱出现。

  

  (4)细纱接头、自动落筒接头不形成危害性疵点,或者细纱接头形成危害性较大疵点而能够在自动络筒工序被电清有效清除。

  

  (5)保证纺纱通道清洁、光洁。

  

  (6)保证梳理器材、牵伸器材、卷绕器材、加捻器材干净清洁。

  

  (7)防止生产车间出现浮尘、飞花。

  

  (8)加强防疵捉疵工作,保证疵品纱能够被及时清除掉。

  

  (9)防止油手和污染工具接触棉纱而造成污染性疵点。

  

  3.9 与织物质量有关的控制要求

  

  (1)用于织造本白织物和漂白织物的棉纱,要严格控制异性纤维、油污类纱疵。

  

  (2)用于织造浅色织物和深色与白色相间织物(机织物)的棉纱,必须严格控制细小纱疵和接头纱疵。

  

  (3)用于织造深色织物的棉纱,要严格控制捻度不匀、条干不匀、各类粗细节、死棉、白星、毛粒毛球和颜色差异,要严格控制原棉接批指标差异和棉纱批次混用等问题。

  

  (4)用于深色织物、浅色织物、漂白织物共同的棉纱,要严格控制死棉、毛羽、毛粒毛球、白星等疵点。

  

  (5)识别织物上的死棉、白星、毛粒毛球等疵点,目光黑板检验是最有效的方法。

  

  3.10 对异性纤维的控制要求

  

  (1)生产精品棉纱时,异性纤维的控制标准不能采用GB1103-2012、GB1103-2019标准中的要求(0.3-1克/吨),也不能只识别棉花公检数据中异性纤维的N、L、M、H标识(在GB1103-2019《棉花 细绒棉》国家标准中,异性纤维含量程度分为“无、低、中、高”四档,分别用相应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N、L、M、H” 作为代号,棉花加工企业在给棉包制作外包装时,要标记上异性纤维含量代号,具体指标见表6)。

技术 | 精品棉纱生产控制要求分析(中)

  (2)生产精品棉纱时对异性纤维的控制标准,必须根据织物组织结构和织物颜色的不同分别进行确定。

  

  (3)异性纤维数量的确定,应以工厂实际手检的每包中的异性纤维根数来制定混配棉标准。

  

  (4)了解混配棉异性纤维的类型和危害性,有利于在纺纱过程中制定解决方案。

  

  (5)纺纱厂严格控制原料产地和加工厂的原料来源,是控制异性纤维的关键。

  

  3.11 对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匀率的控制要求

  

  (1)重量偏差、重量不匀率较大的纱线,会在布面上形成危害性的长疵点。

  

  (2)重量偏差、重量不匀率较大的纱线,会使面料产生条干不匀、染色不匀、横条等疵点。

  

  (3)重量偏差过大会使纱线产生较大的捻度不匀和捻度偏差。

  

  (4)重量偏差过大的棉纱在自动络筒工序上会与相近品种造成错支。

  

  (5)重量偏差过大时,在纺纱过程中容易出现吐硬头和断头现象,造成车间飞花严重。

  

  (6)控制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匀率最好的方法,是在梳棉、并条工序使用自调匀整,保证车间温湿度的长期稳定性。

  

  3.12 对自调匀整的控制要求

  

  (1)保持生产车间温湿度的稳定性是保证自调匀整性能稳定的关键。

  

  (2)防止喂入棉条重量偏差过大或过小,是减少因自调匀整而造成后续面料质量较差的关键。

  

  (3)使用自调匀整时,普梳棉纱使用两道并条和八根棉条喂入较好,精梳棉纱使用一道并条时保证并合数不少于六根。

  

  (4)控制普梳条、精梳条的重量偏差,是防止自调匀整控制范围波动的关键。

  

  (5)不能够因为有了自调匀整就减少前纺各工序重量的测试次数和测试长度。

  

  3.13 对车间飞花的控制要求

  

  (1)在织物上的死棉、白星、毛粒、毛球中,有三分之二是飞花造成的。

  

  (2)不同工序的飞花,在纺纱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疵点。

  

  (3)飞花会造成断头率增加、生产效率下降,还有可能导致棉纱降等降级。

  

  (4)飞花是纺纱器材损伤损坏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危害性纱疵的主要原因。

  

  (5)控制生产车间的飞花,就是在减少棉纱疵点和提高纱线品质。

  

  (6)设备维护保养和交接班清洁方式不当,会造成大量的飞花纱疵,是产生偶发性纱疵的重要原因。

  

  3.14 对空调除尘和压缩空气的控制要求

  

  (1)保证每一台设备正常的压力,是防止关键性纺纱工序疵点增加的关键。

  

  (2)对除尘系统(包括设备上的除尘装置)执行严格的清理,是防止纱线突发性疵点增加的有效方式。

  

  (3)保证除尘系统送风和回风管道头尾风速、风压的一致性,是防止纱线质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对策。

  

  (4)应用空调除尘自动监控系统,是稳定棉纱质量、减少区域性差异的重点。

  

  (5)稳定压缩空气的压力、保证压缩空气流量的均匀性,是防治接头疵点和疵点瞬间陡增的有效措施。

  

  (6)分锭、分台、分区域停机、开机,是防止某一时段内棉纱接头形成大量疵点的关键要素。

  

  (7)过度的纱疵剪切使压缩空气大量损耗,不仅不能够减少纱线疵点,而且还会造成纱疵增加。

  

  3.15 对细小纱疵的控制要求

  

  (1)控制原料的加工质量是控制纱线细小疵点的第一要素。

  

  (2)控制棉条中短绒率和未成熟纤维的含量,是控制纱线细小纱疵的第二要素。

  

  (3)保证生产车间的洁净度是减少纱线细小疵点的法宝。

  

  (4)纺纱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高效清洁是减少纱线细小纱疵的必要措施。

  

  (5)保证各工序良好的除尘效果是减少细小纱疵不可缺少的要素。

  

  (6)保证接头质量是进一步减少纱线细小疵点的有效控制手段。

  

  (7)根据原料质量和棉纱质量控制梳理效率和梳理效果,是减少纱线细小纱疵的保证。

  

  3.16 织物颜色和组织结构对精品棉纱的控制要求

  

  (1)浅颜色织物和白色织物用精品棉纱对异性纤维的控制是重点。

  

  (2)深颜色织物用精品棉纱,要严格控制死棉、白星、毛粒毛球、重量偏差、捻度不匀、错支和混批。

  

  (3)颜色反差明显的织物组织结构,控制棉纱细小纱疵、接头纱疵十分重要。

  

  (4)高支纱、颜色深、密度较小的织物组织结构,对精品棉纱的各项疵点控制都要求很高。

  

  (5)特低支纱精品棉纱,减少各类不匀率疵点、接头疵点是保证织物质量的基础。

  

  (6)特殊织物组织结构用精品棉纱,防止疵点显现的最佳方式就是使用同支数的的股线。

  

  (未完待续)

  

  作者:熊伟 新疆沃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精品棉纱生产控制要求分析(上)

2022-3-15 10:26:47

纺织技术

技术 | 精品棉纱生产控制要求分析(下)

2022-3-17 17:39:3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