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专件器材,保证专件器材的运转状态,是稳定纱线质量、降低质量指标离散性的重要环节。
一、对专件器材的要求
(1)适纺性。对各种纤维和新型工艺的适纺性。
(2)使用寿命。较短的走熟期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3)性价比。节能、降耗、良好的性价比。
二、专件器材管理与成纱质量的关系
2.1 梳棉针布
针布是梳棉机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高性能的金属针布能提高梳棉机的产量、质量,同时为高速梳理创造必要的条件。但有了先进的金属针布,还必须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保护措施,否则会造成金属针布损伤,影响质量和机物料消耗。
针布磨损与产量有直接的关系,一般可根据经验确定磨针周期,以延长针布使用寿命。实践表明,当梳棉机针布梳理棉纤维30~40t、化学纤维20~30t时,针布齿尖的锐度就开始严重衰退,棉结显著增加,就需要进行磨针。当针尖磨去0.2~0.25mm左右,梳理的纤维量约为300~500t左右时,针布就必须更换。针布的工艺寿命一般通过棉结控制图法与放大镜法加以确定。棉结控制图法即定期对每台梳棉机进行棉结试验,当棉结数超过规定指标时即进行磨针。使棉结数降低到控制水平以内。当磨针周期越来越短,以至不能保证正常质量指标时,则针布工艺寿命结束。
延长针布的使用寿命,归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到人人把关,建立针布原始记录制度,对每台梳棉机的针布包卷日期、纺纱工艺试验情况、损伤修理情况等,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2)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做好针布交接班工作,严格执行操作法,做到预防为主,防止针布损伤。
(3)建立磨针制度,明确磨针周期,应逐台进行登记,严格掌握针布的磨砺量,保证针布表面均匀一致。
(4)建立针布鉴定、台帐记录制度,每月逐台对针布的裂缝、起浮、油污、轧伤、脱针、松驰、操作不当损坏等进行鉴定登记,以便组织人员检修。
(5)建立事故现场分析会制度,针布轧伤后,应及时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及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措施,改进工作。
(6)加强梳棉保全保养人员的责任心,做到承包机台平时多观察,及时处理出现故障,做好针布损伤的预防工作。
2.2 胶辊
生产实践证明,胶辊硬度与成纱品质指标呈显著的负线性相关。低硬度胶辊通过加压与罗拉形成握持钳口,在牵伸运动中对纤维的握持力较强,特别是当牵伸力较大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握持力,以与牵伸力相平衡。低硬度高弹性胶辊握持纤维的能力较强,受压后变形量大,使前钳口握持面长度增加、握持力作用范围扩大,相当于钳口后移,使浮游区长度减少,从而使纤维变速点前移而集中,提高了成纱条干水平。
为延长胶辊使用寿命,防止缠绕断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纺纯棉或精梳涤棉细号纱时,细纱摇架压力控制在140N/双锭左右,导纱动程控制在8~10mm。
(2)在进行品种翻改时,各工序要及时调换与所纺品种硬度匹配的胶辊,既要保证纺纱质量要求,又要保证挡车工生活好做,不绕胶辊。
(3)每次揩车胶辊上车前,要清洁好胶辊并进行温度平衡处理,使胶辊温度与车间温度一致。
2.3 胶圈
在整个牵伸过程中,胶圈对前区的纤维具有握持作用,对后区的纤维具有牵引作用。纤维在牵伸区是变速移动的,需要胶圈对纤维具有稳定的控制能力,以减小须条牵伸后的附加不匀率。生产实际证明,在其它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硬度、不同弹性、内外表面不同摩擦状态的胶圈,对布面质量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使用硬度较低、弹性好的胶圈纺出的纱线织成布面后,布面阴影较少、质量较好。
在胶圈的管理上必须做到:
(1)由于胶圈出厂前要进行氯化处理,在胶圈表面会残留一些酸性物质,因此为防止中铁辊生锈,新胶圈使用前必须清洗、烘干。
(2)由于上胶圈时由下胶圈传动的,因此在上、下胶圈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上胶圈的厚度应小于下胶圈,以提高上胶圈回转的灵活性。
(3)在使用过程中,每月必须结合揩车清洗一次胶圈,清除胶圈表面的污垢、棉蜡、化纤油渍等,特别是要防止内表面早期磨损,以保证内、外表面正常的摩擦性能。
2.4 细纱上销
我公司细纱机全部采用了自调张力的碳纤增强尼龙弹性钳口上销,加强了对纤维运动的控制作用,特别是对控制浮游纤维起到了重要作用,解决了胶圈中部中凹引起的问题,加强了须条后部摩擦力界的强度和扩展幅度,使摩擦力界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但该上销易积短纤维和灰尘,在管理上每月应在调换上胶圈时清洁上销,以减少胶圈运转时打顿的问题,稳定成纱质量。
2.5 钢领、钢丝圈
钢领、钢丝圈是细纱机加捻、卷绕系统的关键器材。应根据钢领性能和表面状态来选择圈型,依据纺纱号数、工艺条件来选择钢丝圈的型号,通过试纺优选最适当的钢丝圈。
新钢领上车,钢丝圈宜适当减轻重量,待钢领走熟后根据气圈状态及大、中、小纱的断头分布情况适当加重钢丝圈。进口钢丝圈可以用在国产钢领上,但要尽量避免将国产钢丝圈用在进口钢领上。在温度和湿度较高时,钢丝圈宜偏轻掌握。
钢领、钢丝圈是一对摩擦副,要相对固定配套厂家,并建立严格的入厂检验制度,参照国家标准对钢领、钢丝圈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钢领重点检验圆整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顶面平行度和顶面对底面平行度。钢丝圈重点检验表面粗糙度、硬度、重量偏差、外形尺寸、开口弹性,开口的大小尤为重要,在车速高、张力大时,钢丝圈开口尺寸对飞圈的影响很大。
应配置专人每天巡回检查和观察气圈形态和稳定性,以及钢丝圈磨损情况。提倡采用开空车敲活锭子的方式,以锭子中心找钢领、导纱钩中心,提高“三同心”精度以及钢领板的平整度。
2.6 摇架
摇架要重点保证前中后三档的平行度。弹簧摇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压力锭间差异。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双手拆装皮辊轴承。
2.7 隔距块、喇叭口、集棉器
隔距块、喇叭口、集棉器应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要求尺寸准确,表面光滑无毛刺,耐老化,喇叭口、集棉器应定期清洁,以减少细小纱疵。
2.8 导纱钩、叶子板
导纱钩应选择表面光滑、耐磨的产品,防止表面起槽。应注意叶子板上导纱钩的进出位置和叶子板的水平,以防止气圈歪斜而增加成纱毛羽。
2.9 锭子、锭带、滚盘、锭带盘、细纱管
锭子是细纱机实现高速高产的主要元件,也是耗电元件之一。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在使用的D1000系列的光杆锭子,受其结构形式(上轴承固定、上线支承分离)及材料方面的影响,存在运转速度低、能耗高等问题。新型D4000、D5000系列铝套锭子优化了结构和材料,运转速度高、能耗低,配合使用尼龙节能锭带、尼龙滚盘,可以提高锭子运行的平稳性,减少锭带跑偏、跳动等现象。锭带盘要注意高低一致、张力一致,严格执行润滑“五定”要求,保证锭带处于锭盘中心位置。
2.10 自络槽筒
槽筒是络筒机的主要卷绕部件。筒纱是靠摩擦传动的,槽筒形式、节距、沟槽圈数(如2圈、2.5圈、3圈等)对成纱质量及后道工序的生活影响很大,应引起关注。
三、结语
纱线质量指标的离散性过大,大多数是由“劣”锭造成的,而任何一个专件器材运转状态不良,都会造成一个或多个“劣”锭。因此要关注每一个专件器材的运行状态,最大程度地降低纱线质量指标的离散性。
作者:归玉成 聊城华润纺织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