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杯纺又称气流纺,所纺纱线一般称OE纱,是一种成熟的新型纺纱形式,采用棉条直接喂入纺纱,在纺纱箱内由分梳辊将棉条分梳成单纤维状态,纤维流送入纺杯,纺杯高速旋转,使单纤维凝聚在纺杯凝聚槽内,形成圆周纤维环,通过引纱纱尾与纺杯凝聚槽内的纤维环接触,随着将凝聚槽内的纤维须条不断抽取,利用纺杯回转产生加捻的作用,纺成纱线。
一、转杯纺的工艺实践及质量控制
1.1 并合根数
由于转杯纺使用的原料中一般都包含类别复杂的下脚,为保证原料混合充分,避免染色色差,选用两道并条的工艺,同时并条的工艺选择决定了成条质量,直接影响成纱条干CV%、粗细节以及电清切纱数量,根据生条AFIS数据(我公司梳棉台时单产达到99kg),通过优选后区牵伸倍数、罗拉隔距和并合根数,达到最佳的成纱指标,在原料变化较大时,需对各项工艺参数进行重新确认。
在其它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并合根数越多混合越充分、均匀,成条重不匀越好,但是牵伸倍数增加,牵伸负荷加大、意外牵伸增加,表1是我公司一条生产OE16S纱的生产线(纺杯速度14万转/分钟),根据原料质量情况(20%的原棉,80%的各种下脚料)选择预并条并合根数的试验数据。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预并条并合根数对成纱条干和粗细节、棉结、毛羽等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客户对布面质量的各项要求来选择。
1.2 纺杯速度
在捻度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纺杯速度业就相应提高了纱线的引纱速度和棉条的喂入速度,即单位时间内喂入纺杯的纤维数量增加,分梳辊对纤维梳理度就会降低,分梳的作用和效果就会减弱,使纺杯凝聚槽内的单纤维状态下降。一般情况下,提高纺杯速度可能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成纱条干、粗细节、棉结会升高,强力下降。
(2)纺纱张力升高,纺纱断头增加。
纺杯直径越大,离心力越大,因此纺杯速度越高,选择的纺杯直径要越小。表2是纺杯转速对成纱质量影响的对比试验(OE16S纱,20%原棉)。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纺杯直径一定的情况下,纺杯转速对成纱质量的影响较大。同时,纺杯速度业直接影响产量和消耗,因此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状态进行优选。
1.3 分梳辊速度
分梳辊的作用是将棉条分梳成单纤维状态,并且清除棉条中的杂质,提高纤维伸直度和整齐度。一般来说,分梳辊速度越快,分梳和除杂效果越好,纤维分离度也越好,有利于改善成纱强力和强力CV%,但是随着分梳辊速度的升高,对纤维的损伤会加大,短绒率会随之升高,从而影响成纱质量,表3 是分梳辊速度对OE16S(20%原棉)成纱质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纺杯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分梳辊转速过大、过小对成纱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原料状态等因素进行优选。
1.4 生产效率
切疵多、断头多不仅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降低产能,同时由于接头较多,也会影响纱线品质。为了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率,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1)生产技术处每天用专用U盘下载每台车的生产数据,导出数据形成台账(见表4),同品种的机台间进行对比,每周、每月汇总对比一次生产数据。
(2)对每台车的捻接质量拉黑板进行检验,做捻结强力试验,根据检验和试验结果优化捻结参数,改善捻结外观,保证各机台的接头可靠性达到75%以上,且捻结强力为原纱强力的85%以上。
(3)查找落后机台,对千锭时断头数、红灯数、切纱数异常的机台及时反馈,分析原因,制订措施,保证每台车的生产效率稳定在97%以上。
1.5 断头原因分析
1.5.1 引纱阻力大于须条抱合力引起的断头
由于纺杯凝聚槽内的纤维在引至阻捻盘的这一段纱条是弱捻状态,当凝聚槽内的纤维须条与纱条之间的联系力比凝聚槽内的须条因离心力产生的与纺杯之间的摩擦阻力小时,就不能顺利将凝聚槽内的纤维引出或者剥离出,从而形成纺纱断头,通过观察断头处的纱尾,呈现的是逐渐变细的状态(见图1)。当较多的断头属于这种状态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改善:
(1)更换不同型号的假捻器或者阻捻头,加大假捻效应。
(2)增加纱线的设计捻度。
(3)检查阻捻盘的工作状态。
(4)清洁纺杯、检查纺杯是否存在损伤情况。
1.5.2 捻度传递受阻造成的断头
当纺杯凝聚槽内的纤维在引至阻捻盘的这一段纱条中,出现较大的杂质、棉籽壳、聚集性纤维束或大块异性纤维时,会阻碍捻度的传递而引起纺纱断头。通过观察断头处的纱尾,会发现须条中有大块的黑色棉杂、小块(团)的纤维束或异性纤维(见图2)。当较多的断头属于这种状态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改善:
(1)选配含杂质少、异纤少的原料。
(2)提高清梳联的除杂和梳理效果。
(3)检查转杯纺排杂通道有无堵塞等现象。
(4)检查分梳辊针环的状态,保证分梳质量达到预期状态。
(5)检查阻捻盘通道的状态,保证加捻效果。
1.6 晨检
每天晨检,设备人员根据责任机台在电脑面板上查看落后单锭及停锭情况,对每台车552个单锭进行生产效率、断头、红灯、切纱的排序,摘录落后单锭及停锭信息,依据生产实际情况,以连续生产4个班均为落后单锭为判定依据,在晨检巡回时逐一进行排查、检修。一般先对单锭进行清洁,再检查纺纱箱内各专器件的运转状态和纺纱通道的光洁度情况,或通过棉条置换进行逐项排查,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二、专器件的维护
2.1 纺杯
2.1.1纺杯工作状态的影响
(1)纺杯凝棉槽的工作状态,对成纱的条干和断头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若凝棉槽内有杂质或积尘,就会造成进入凝棉槽内的棉纤维分布不均匀。
(2)纺杯在超期使用或维护保养不当,造成凝棉槽内的镀层剥落(或有磨损),内表面粗糙或者锈蚀,剥离凝聚槽内的纤维时比较困难,也会影响纤维的排列状态。
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纤维间的联系力,增加捻回形成和传递的难度,造成成纱条干不匀、粗细节增加,严重时会造成断头。
2.1.2 纺杯的维护与周期管理
依据配棉及实际生产情况,生产不同的品种揩车周期业不同:
(1)OE10S及以下掌握在6-7天。
(2)OE16S掌握在13-15天。
(3)OE20S掌握在16-17天。
(4)OE32S及以上掌握在20-23天。
结合揩车或者部保对纺杯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维护:
(1)用60度温水浸泡、清洗。
(2)用专用清洁刮片清洁纺杯凝聚槽(见图3)。
(3)用牙刷清洁纺杯内表面(见图4)。
(4)用压缩空气吹干再上机。
2.2 分梳辊
2.2.1分梳辊工作状态的影响
分梳辊齿条应光洁锋利,以有利于纤维的分梳、排杂和转移。
如果分梳辊产生倒齿和弯齿现象,会影响棉纤维的分梳和转移,会有棉束进入纺杯,增加引纱剥离和加捻的难度,从而产生断头。
2.2.2 分梳辊的维护与周期管理
(1)结合揩车、部保定期对分梳辊进行清洁。
(2)日常检修过程中,对因为针环断针、弯针造成的问题锭子,及时进行针环的更换。
2.2.3分段揩车和整体停车揩车的优缺点:分段揩车对产量影响小,但是车的底部无法做清洁,对邻锭和机下棉条有污染风险。
2.3 阻捻盘、阻捻头
2.3.1阻捻盘、阻捻头工作状态的影响:
阻捻盘、阻捻头在纺纱加捻过程中起着假捻作用,可增强阻捻盘到纺杯凝棉槽剥离点之间须条的联系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纺纱断头现象的发生。
要求阻捻盘与纱条接触的圆弧面和孔都要十分光洁,以利于捻回的形成和传递,并可减小对纱条的摩擦阻力,减少断头的产生。
2.3.2阻捻盘、阻捻头维护与周期管理:
结合揩车、部保定期对阻捻盘、阻捻头进行清洁。
(1)检查阻捻盘减震、密封的橡胶圈的状态,有缺失、损坏时要及时处理。
(2)检查陶瓷阻捻头螺纹的磨损情况,发现开裂、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2.4 DCU小车的保养与维护
2.4.1 更换纺杯清洁刮片
依据纺纱支数、采用的原料性能、清洁频率等因素的不同,更换周期可掌握在为1-5天。原料全部采用下脚料生产低支品种时要每班更换;生产OE16S、OE20S等品种时一周更换三次;生产OE 32S、OE40S等品种时一周更换一次。
2.4.2晨检
晨检过程中,对DCU小车要重点检测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车运转效率低于95%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
(2)检查DCU小车生头装置,并在车头面板检查小车生头成功率。
(3)清洁DCU小车内部,重点是生头装置、B356清洁装置、小车外部及左侧板内各传动装置。
(4)对DCU小车的剪刀与偏心轮、螺丝等进行检查调校。
2.4.3揩车、部保
全面清洁DCU小车,检查小车的专件器材有无缺损件,润滑保养小车的传动部件。
三、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涉及面广泛、复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3.1 交接班管理
3.1.1交班要求
挡车工做到“一讲、五清、一处理”。
一讲:讲清生产情况(如断头情况、是否有揩车、设备运转状态、是否有翻改品种、机下棉条换段情况、纺纱器件是否有损坏、筒子成形、前后供应等情况)。
五清:断头要交清(空锭、坏筒要交清);棉条分段要交清(分段要均匀,数量够,要换的棉条筒备好);机台、地面卫生打扫干净交班;公用工具交清;回花和下脚要交清。
一处理:交班时要认真处理好接班者提出的问题。
3.1.2 接班要求
挡车工提前15分钟上岗,做到“一问、三查”
一问:主动询问上班的生产情况。
三查:上查有无错用纸管,筒子成形,槽筒是否绕回丝;中查纺纱箱有无异响,给棉罗拉,喇叭口有无挂花、积花、皮辊纺纱通道有无缠回丝;下查棉条分段是否整齐正确,有无错条,筒内有无回丝杂物,机台地面是否干净整洁。
针对以上交接班的要求,车间教练员每天要跟踪检查,查到未执行制度要求的,要对其进一步培训,如再不执行,根据车间制度落实考核,交接班做好半制品、机台标识、管库、机上筒纱、机下棉条及桶箍颜色(品种标识)的检查工作。
3.2巡回工作
(1)巡回时要有次序地安排好各项工作,不走回头路(特殊情况除外,如突然停车),巡回中优先处理紧急情况,再处理一般问题(先处理红灯、DCU小车报警等,后准备棉条、纸管等)。
(2)巡回中要合理运用目光,做好防疵捉疵工作,随手做好清洁工作(比如在处理红灯过程中要检查单锭有无挂回丝、罗拉夹花等,不能直奔红灯,处理DCU小车故障时,不能直奔DCU小车去,要边走边检查棉条上有无疵点,在纺纱有无错管或凹凸纱等)。
(3)班中质量员、班长及车间教练随时检查监督,如有处理不及时或挡车工未发现的问题,会及时提醒并加以培训。
3.3 日常检查
(1)每天2次检查各品种、机台的纸管和棉条是否与标识相符。
(2)每天做好三级检查工作(主任级、教练级、班长级),对质量关键控制点、机台清整洁、安全、操作法、机台标识、生产效率等重点检查,查出的问题用白板公示,在班前班后会上进行重点培训,并落实责任人。
(3)依据所纺品种的配棉和支数情况,制订各品种掏取车尾回丝、风箱花的时间间隔,并加强监督检查。
四、结 语
转杯纺的纺纱速度高、卷绕容量大,对低级棉、废棉有良好的适纺性,我公司根据环锭纺车间下脚的产出情况,结合市场需求生产OE10S-OE40S纱,通过不断优化工艺参数、优选专件器材、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强化操作管理,在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节省用工,实现了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杨朝 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