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很多纺织企业开始研究优势纺纱工艺,经过多年的实践,优势纺纱工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采用优势纺纱工艺,可以大幅度减少前纺机台配置,对减员增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涡流纺作为新型的纺纱方式,由于其高产的特点,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前纺机台配置,试验优势纺纱工艺意义更加重大。
本文对涡流纺流程重定量试验中,优选新型梳理器材,优化梳棉工艺,提升纤维梳理质量;优化并条工艺,提升条子内在质量,在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为优势纺纱工艺的推广提供一定经验。
优势工艺
优势纺纱工艺在涡流纺纱生产中的应用,主要特点就是通过采用前纺重定量,涡流纺大牵伸来实现高产、低耗和优质。优势工艺的核心在于梳棉重定量配置,传统工艺的生条定量一般在23 g/5m以下,而优势工艺的生条定量可以提高到30 g/5m以上,甚至有的厂家提高到50 g/5m。
生条重定量,必然要提高分梳效果。为减少纤维损伤,引入“柔性梳理”理念,即采用针面光洁、圆弧形棱边的新型梳理元件,对纤维的冲击相对柔和,同时工艺配置时,适当放大梳理隔距,使梳理更加柔和,达到减少纤维损伤的目的。
优势工艺的重定量配置,并条工序通过优化工艺配置,通过减少并合数,达到减少并条总牵伸倍数的目的,从而实现牵伸力的稳定,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满足涡流纺高倍牵伸的质量要求。
下面,在涡流纺生产R19.7tex品种时,推行优势工艺重定量配置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一、生产原料
涡流纺对原料要求较高,对纤维长度、细度和整齐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涡流纺粘胶R19.7tex纱的生产原料选用赛得利公司多批次的涡流纺专用本色粘胶进行混合,减少因原料波动对质量的影响。具体原料配置情况,见表1。
二、工艺流程
涡流纺生产粘胶R19.7 tex纱的工艺流程如下:
特吕茨勒BO-A 2300型往复式抓棉机→AMP-EE01鹰眼金属火星探除器→特吕茨勒MX-U6 多仓混棉机→特吕茨勒CL-C1型精开棉机→AMP-119AⅡ型火星探测器→特吕茨勒TC15型高产梳棉机→JWF1310 E并条机(头并)→JWF1310 E型并条机(二并)→特吕茨勒TD 10-600型并条机(三并)→№870 EX型涡流纺纱机。
三、各工序工艺配置要点
3.1 清梳联工序
3.1.1 清棉工序
根据粘胶原料特性,清棉工序以开松和混合为主。针对粘胶纤维强力偏低的特点,采用“柔和开松”,降低打击力度,减少纤维损伤。BO-A型抓棉机打手速度调降到1250 r/min左右,精开棉机打手速度设置为520 r/min。
3.1.2 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采用“柔性梳理”,使用优势纺纱工艺中提倡的重定量配置,生条定量由传统工艺的28.0 g/5m提高到40 g/5m。梳棉出条速度由150 m/min提高到200 m/min,提高梳棉单产水平,同时增强转移效果。
针对生条重定量工艺的特点,锡林速度提高至460 r/min,增强分梳效果;把锡林刺辊的表面线速比提高到2.5:1,提高转移效果。缩小刺辊和锡林隔距,收小锡林和道夫隔距,进一步增强转移效果,减少因纤维的揉搓而增加棉结。应用重定量工艺中的“柔性梳理”理念,放大给棉板隔距,让梳理更柔和,纤维损伤更少,减少新的短绒产生。收紧活动盖板和锡林隔距,提高活动盖板运转速度,增强短绒清除效果。
梳棉工艺优化前后对照表见表2。
3.1.3 针布选型:
针对梳棉重定量配置,为了提高分梳质量,锡林针布选配原则“矮、浅、薄、密、尖、小”,选用齿高1.7 mm,针布前角α为30°,针布基部厚度为0.5 mm,齿密860齿/(25.4 mm)2。
针布选型:锡林针布T17.30.050.0860.05/X2,盖板针布Novotop 45型,道夫针布T40.30.070.0504.27/Z,刺辊针布T50.05.315.0041.34/VX。
采用重定量工艺后,生条棉结控制在5粒/克以内,生条条干CV%值稳定在2.8%左右,生条重量不匀率控制在1.6%以内。
3.2 并条工序
涡流纺对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都有比较高的要求。生产工艺流程中采用三道并条,并条机的出条速度降低到环锭纺纱时的70%。
头道并条集中后区牵伸,消除前弯勾(后牵伸倍数设置为1.92倍);二道并条,集中前区牵伸,消除纤维中的后弯勾;三道条并选用较小的后牵伸,减小并条条干不匀率波动。
由于采用优势工艺,生条定量配置较重(设置为40g/5m),可以通过减少并合数来减小并条的总牵伸倍数,达到减少牵伸不匀的目的。三道并条分别采用5根×5根×5根的并合根数,稳定牵伸力波动,维持并条条干稳定。
生产实践中发现,影响熟条的质量因素中,牵伸倍数和出条速度对熟条内在质量影响较大,生条定量(正常范围内)影响较小。为了提升条子内在质量,稳定涡流纺生产效率,通过减少并合根数减少牵伸倍数;通过加重熟条定量,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并条速度保证熟条的内在质量。
并条工艺优化前后对照见表3。
为了增强皮辊的抗静电性,提高皮辊的耐磨性,采用D85并条皮辊(邵氏硬度为85度),使用纳米抗静电涂料进行处理。做好并条周期清洁管理,安排合理的平揩车周期,确保皮辊清洁,维持设备状态良好,保持并条牵伸通道光滑,无挂花积花现象。做到棉条光洁、成形良好。
经过优化并条工艺后,熟条结构紧密,外表光滑,末并条干CV%值稳定在1.5%左右,重量不匀率控制在0.6%以内。
3.3 涡流纺工序
涡流纺对纤维伸直平行度要求较高,工艺设计的时候考虑主牵伸的作用,把熟条中残留的部分弯钩纤维进一步拉直。涡流纺工艺参数配置如下,总牵伸T.D.R牵伸倍数为253,主牵伸M.D.R牵伸倍数为35.0,后牵伸B.D.R牵伸倍数为3.0,中间牵伸I.D.R牵伸倍数为2.4倍;下罗拉隔距设置为43 mm×45 mm。涡流纺工艺参数配置见表4。
在稳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设置科学合理的电清工艺参数,对纱线疵点的长度和倍数进行监控,保证疵点的切除效率。电清工艺参数设置情况见表5。
在生产实践中,对设备运行状态及时监控,设置合理的捻接器工艺参数,捻接质量稳定,捻接器工艺设置参数见表6。对罗拉皮辊、上下皮圈、摇架压力、电清装置和传感器等,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检查,保证涡流纺纱机喷嘴进气孔和针座内壁的清洁卫生,并保持气压的稳定和准确。
四、车间温湿度控制
涡流纺对车间温湿度比较敏感,温湿度的变化直接影响涡流纺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了保证正常生产、稳定质量,选用自动空调系统对车间温湿度进行调控。车间各生产工序的温湿度控制标准见表7。
五、质量情况
采用优势重定量工艺后,经过一系列工艺优化试验,涡流纺粘胶R19.7tex纱线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具体质量情况见表8。
六、结 语
涡流纺生产流程重定量试验中,通过优化工艺配置,在生条定量增加40%以上的情况下,№870 EX涡流纺纱机纺粘胶R19.7 tex纱时速度可达到540 m/min,生产效率达到99.3%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为涡流纺生产中应用重定量优势工艺提供了试验数据和实践经验。
作者:刘建林 浙江华飞轻纺有限公司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