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一、转杯作用及其选配相关因素分析

1.1 转杯的作用

  纺杯是转杯纺纱中汇集纤维、凝聚、并合、加捻成纱的关键部件,它要适应高速,又要运转平衡,保证均匀凝聚与加捻。因此,对纺杯有下列要求:(1)纺杯重量轻,并在高速回转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易变形;(2)纺杯表面光滑,既减少与空气的摩擦,降低动力消耗,又有利于进入纺杯的纤维顺利地沿滑移面进入凝聚槽;(3)纺杯凝聚槽经受纤维成纱过程中的摩擦,保证其耐磨性,延缓凝聚槽形状及表面性能的变化。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1.2 转杯选配相关因素分析

1.2.1转速的选择

  转杯转速的选择可根据转杯直径、纺纱号数、原料半制品及断头率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转杯直径大,纺纱号数较粗,原料等级低,含杂高,断头率高时,应选择较低的转杯转速。

1.2.2转杯直径

  转杯直径大,凝聚槽内凝聚须条及杂质、棉结的离心力就大,剥取的力就大。因此,转杯直径大,就不宜于高速纺纱。此外,转杯直径大,在高速时,支承、传动件负荷大,动力消耗大,噪声大,造成机械传动的许多不利因素。

1.2.3纺纱支数

  一般纱支越低,转杯内的凝聚槽纤维增加,转杯需要较大的容纤量;纱支高,转杯凝聚槽纤维少,选配直径较少的转杯。

1.2.4原料半制品

  原料摩擦系数、含杂、蓬松、初始模量等物理指标对转杯纺纱线影响很大。初始模量大的纤维为了提高凝聚效果,必须选择宽大槽型,否则纤维不易转移影响成纱质量;纤维含杂,油剂含量,影响转杯的使用寿命,一般根据纤维性能选配,纯涤和化学纤维选配钢杯,棉纤维选配铝杯或者钛金杯。

1.2.5断头率

  转杯纺纱机的断头率是重要指标,一般纺纱厂控制在50根/千头时以下。在相同捻度配置,转杯转速低、转杯直径大,断头率较小,但产量低;相反,采用小直径转杯、转杯速度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2.6转杯的形式

  转杯有自排风式和抽气式良两种,抽气式为主要发展方向。自排风式主要是低支以及含杂大、短纤维纱线。抽气式是适合高速、高产的纺纱,清洁效果好。

二、转杯关键技术进步

  转杯主的工艺参数主要有:直径、槽型,转杯壁倾斜角、转杯壁表面处理,具体见图9。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2.1 直径

  转杯直径保证纤维能够在凝聚槽中,形成纤维环,并且没有缺陷,通常转杯直径不易超过纤维长度的1.2倍,否则会影响纤维在凝聚槽中的捻合,一般粗支纱选配大直径,反之则反之。受转杯纺高速高质高产影响,转杯的速度超过15kr/min,转杯的直径也有66mm逐步减少到26mm。

2.2 凝聚槽

  凝聚槽决定纤维在凝聚槽中排列和紧密状态,同时决定纤维须丛从凝聚槽中的拉出的阻力,槽型窄凝聚效果好,须条紧密条干好,凝聚槽宽,须条蓬松手感柔软。传统纺杯凝聚槽两种形式,圆形凝聚槽.V形凝聚槽。纺棉而言V形凝聚槽的成纱强力比圆形的要高,因为V形凝聚槽可使纱条凝聚更加紧密.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增加,成纱强力提高。不同的纺杯凝聚槽形状,所纺出的纱线性能不同,有的蓬松,有的紧密.成纱毛羽多不同,强力高低不同。

  随纺纱技术的进步和多种纤维的应用,转杯的槽型发展成多种槽型,主要是了满足不同纤维凝聚效果和成纱的强力和毛羽。转杯槽型的转变,主要目的是改变纤维凝聚状态和凝聚时阻力。技术进步的特征是:槽底边上抬、下移、或者平底;槽为上宽或者下宽,上宽为滑移顺利进入凝聚槽,纤维容纳量小排列紧密,下宽为了容纳纤维并合纺粗支纱,纤维蓬松;角大小为了转移方便,同时利于假捻盘的深入转杯,大顺利进入,小利于排杂。主要工艺参数进步对比见见图10。具体槽型和转杯效果见图11-17。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2.3 凝聚角

  转杯的壁的夹角,决定纤维和转杯壁之间的摩擦系数,保证纤维顺利滑移到凝聚槽中,角度一般在12-50°,转杯直径越小,转杯的速度越高,凝聚角越小。目前发展趋势35-50°。

2.4 表面处理技术

  转杯表面处理可保证理想的纤维排列,以及纤维均匀地滑入纺杯槽。随着转杯纺纱技术高手高产的发展,转杯耐磨度、高速、高质、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强,表面处理技术越来越重要。转杯有镀镍、二氧化钛处理、镀铬处理、不锈钢材质等,主要目的是保证凝聚槽中纤维排列整齐、好剥离;耐磨度好、纤维容易转移、自洁能力强减少清洁次数。主要表面处理技术见表6。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2.5 纺杯内的负压及形式

  为了使纤维能够顺利地从分梳辊上剥下来,并且以加速度进入输棉管道中.输棉管道的入口处的气流速度必须大于分梳辊表面的线速度。输棉管道出口处的气流速度要小于纺杯入口处的纺杯壁的线速度。因此转杯内必须有一定的负压,才能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和定向度,提高纱线强力。其负压一般为自拍风式和抽气式,目前发展的主要是抽气式。负压随速度的提高而提高,自排风式要求负压3000-5000pa,抽气式5000-8000pa。

  具体技术进步见表7,选配与成纱质量的关系见表8.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备注:√适合,X不适合,O一般。

三、新型转杯选配优化实践

3.1 新型槽型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涤棉混纺是转杯纺纱发展的趋势,为了保证涤棉混纺纱成纱风格,转杯直径选配大直径转杯有利于质量稳定直径大加捻效率高,为保证凝聚效果转杯直径一般偏大选配,在36mm以上。凝聚槽选配T型槽,利于纤维凝聚转杯窄凝聚角利于纤维滑移,小凝聚槽半径凝聚纤维效果好,纤维并合紧密,纱体光滑,纱线条干好,强力高。转杯材质选配不锈钢或者表面强化处理转杯,因涤纶纤维中含有二氧化钛材料,容易磨损,同时油剂残留滑移面不利于纤维凝聚,选用不锈钢材质可以提高耐磨度,改善纤维凝聚效果。转杯槽型具体见图18,图19。具体选配效果对比见表9。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表中分析:选配大直径Z型槽杯,能够增加凝聚和加捻效果,成纱质量明显优于小直径转杯,凝聚角过大,纤维排列松散,致使强力偏低;同时在转杯直径加大转杯速度高的情况下成纱质量反而恶化,同时捻度偏大,断头较多,对质量影响更大。因此选配转杯直径稍大的T43杯有利于质量稳定和提高。

3.2 新型转杯不同转速对质量的影响

  转杯直径偏大,其速度一般偏低掌握。转杯速度高,纺纱张力大,当纺纱张力接近纺纱强力的比值时,纱线容易发生断头。同时转杯直径大,离心力大,纺纱张力大容易断头;转杯速度高加捻效率低,捻度不匀不易控制。转杯速度优化见表10。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表中分析:转杯速度高,离心力大加捻效率低,不利于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抱和及加捻,一般采用稍低于正常转杯速度利于质量稳定。

3.3 新型转杯凝聚角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转杯的杯型对质量的影响很大,不同槽型纤维凝聚转态和杂质排除效果不同。纺低级棉时,G型杯槽型上窄下宽,凝聚纤维不紧密,杂质不容易抛出,断头多;T形杯成纱结构类似环锭纱,强力高、条干好、毛羽较少,凝聚夹角为45°,杂质易被高负压抽走,纺纱稳定性好。具体质量对比见表11。

技术 | 转杯纺转杯技术进步及选配

  表中分析:T型槽转杯夹角有利于纤维转移,纤维凝聚排列紧密,对纱线质量稳定有利。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醋酯和莱赛尔纤维混纺高支纱质量控制要点

2023-4-23 17:56:26

纺织技术

技术 | 转杯纺假捻盘技术进步及选配

2023-4-25 17:10: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