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近年来,涡流纺因产量高、工艺流程短、适纺性能好、纱线质量好而得到快速推广;BVM纤维强力高,能适应超高纺速,成纱条干均匀、纱疵少、强力高、耐磨性好,能充分表现涡流纺纱线的特点,深受市场青睐。本文以涡流纺BVM19.7tex纱为例,探讨在涡流纺BVM纱线的生产技术要点。

一、BVM纤维的特性及物理指标

  BVM纤维属于纤维素纤维,具有原纤化结构,表面光滑,干强高于普通粘胶纤维,染色性能优越,适合涡流纺的高速生产,主要物理指标见表1。

表1 BVM纤维的主要物理指标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二、纺纱工艺流程

  BO-A2300型往复式抓棉机→AMP-EE01鹰眼金属火星探除器→MX-U6多仓混棉机→CL-C1型精开棉机→AMP-119AⅡ型火星探测器→TC10型高产梳棉机→JWF1310E型并条机(头并)→JWF1310E型并条机(二并)→TD10-600型并条机(三并)→VORTE870EX涡流纺纱机。

三、主要工艺参数配置

3.1 清梳联工序

  BVM纤维刚性大,受打击后容易产生脆断,采用“柔性开松、柔性梳理”的工艺理念,降低打击力度,减少纤维损伤。抓棉机打手速度由原来的1600r/min降到1200r/min,精开棉机打手速度由760r/min降低到580r/min。

  生条采用重定量工艺配置,由21.5g/5m提高到30g/5m,出条速度由原来150m/min提高到200m/min。梳棉不能为提高梳理效果而忽视纤维损伤问题,防止因分梳过度而导致生条短绒过多,适当放大给棉板-刺辊、盖板-锡林等梳理隔距、降低分梳速度,生锡林速度选择420r/min,锡林刺辊线速比设定为2.1:1,盖板-锡林隔距放大到0.32、0.32、0.32、0.30、0.30mm,提高活动盖板运转速度,以增强短绒、棉结和杂质的清除效果;为提高转移效果,适当缩小刺辊-锡林、锡林-道夫等转移隔距,以减少因纤维揉搓而产生的棉结。前固定盖板-锡林隔距调整为0.32、0.32、0.32、0.30、0.30mm,后棉网清洁器-锡林隔距调整为0.51mm,清梳联工艺参数配置情况见表2。

表2 清梳联工艺优化前后对照表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锡林针布采用“矮、浅、薄、密、尖”的选配原则,选用齿高1.7mm、针布前角40度,针布基部厚度0.4mm,齿密950齿/(25.4mm)2的T17.40.040.0950.05/X2针布,盖板选用Novotop45、道夫针布选用T40.30.070.0504.27/Z、刺辊选用T50.05.210.0066.35/VX型针布。 生条棉结控制在5粒/克以内,生条条干CV%值水平控制在2. 8%左右 ,生条重量不匀率控制在1.6%以内。

3.2 并条工序

  涡流纺对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有比较高的要求。为此采用了三道并条,并且将并条机的出条速度降低到同品种环锭纺纱的70%左右。

  头并后牵伸倍数设置为1.88倍,提高后区牵伸效能,提高前弯钩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二并总牵伸倍数大于并合数,集中前区牵伸,消除后弯钩;三并选用较小的后区牵伸倍数,改善条干不匀率。

  由于生条定量较重(30g/5m),为避免并条牵伸倍数过大,适当减少并合根数,三道并条分别采用5×6×6根的并合,在保证纤维伸直平行度良好的情况下提高并条条干水平。

  为了打开生条中的松散棉结,并条罗拉隔距放大到12×26mm,同时降低并条皮辊的温升,减少皮辊的缠绕现象,保证质量 稳定 [7] 。并条工艺优化对比情况见表 3。

表3并条工序工艺优化前后对照表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为提高皮辊的抗静电性能和耐磨性能,采用邵氏硬度为85度的D85并条皮辊,并用复合涂料进行处理,做好并条清洁周期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的平揩车周期,确保皮辊清洁,维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保持牵伸通道的光洁度,杜绝挂花、积花现象,以使条子表面光洁、成形良好。

  并条经过工艺优化后,条干CV%值稳定在1.5%左右。末并配备自调匀整装置,并条重量不匀率可以控制在0.5%以内。

3.3 涡流纺工序

  涡流纺的纺纱原理与环锭纺有明显差别,它不存在加捻三角区,因此成纱毛羽极少。工艺设计时的工艺重点有所不同。主要考虑罗拉隔距、皮辊皮圈与所纺原料的匹配性,以及纺锭的规格型号和喷嘴压力的设置等。

  经过反复试验,涡流纺主牵伸一般设置在30-40倍为佳,后牵伸一般选择设置为2.5-3.5倍,支持牵伸一般选择2-3倍。最终选择涡流纺工艺配置如下:总牵伸T.D.R为211倍,主牵伸M.D.R为30.0倍,后牵伸B.D.R为3.0倍,支持牵伸I.D.R为2.35倍;下罗拉边距设置为41×45mm[8]。涡流纺主要工艺参数配置见表4。

表4涡流纺工艺参数配置表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在保证产量和效率的同时,合理设置的电清工艺参数,对纱线疵点的长度和倍数进行监控,保证疵点的切除效率。电清工艺参数设置情况见表5。

表5电清工艺参数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在生产实践中,定期检查上下皮圈、前后皮辊、摇架压力、纺纱器、电清装置和传感器等部位的运行状态,定时查看喷嘴进气孔和针座内壁的清洁状况,保持气压的稳定性。合理设置捻接工艺参数,保证捻接效果,捻接工艺参数见表6。

表6捻接器工艺参数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四、车间温湿度控制

  涡流纺对温湿度非常敏感,温湿度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我公司配置了洛瓦(luwo)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并制定了各工序的温湿度控制标准,见表7。

表7车间温湿度控制标准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五、质量情况

  经过优化工艺、强化操作管理,有效提高了涡流纺BVM纤维19.7tex纱的质量指标,达到2018乌斯特公报25%水平,具体质量指标见表8。

表8涡流纺BVM纤维19.7tex纱的质量情况

技术 | BVM纤维性能分析和涡流纺生产实践

六、结语

  开发涡流纺BVM纤维纱线,应针对BVM纤维和涡流纺产品的特点,对原料的长度、细度和整齐度进行严格把关,将原料在储棉间存放24小时进行养生,以提高纤维的可纺性能。还要优选梳理器材,优化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合理控制各工序的温湿度,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T/C 70/30 18S转杯纺纱质量攻关实践(下)

2023-6-28 17:12:05

纺织技术

技术丨MES系统在纺织生产流程中的应用

2023-7-3 17:31: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