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棉纺厂使用当季新棉的体会

  每年12月份是当季的新棉花逐步上市的季节,此时纺织企业往往开始新旧原棉搭配使用,导致质量波动,而且控制不当很容易出现黄白纱等严重的质量问题。我公司在使用当季新棉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当季新棉花特点

(1)新棉的回潮率相对较高,我们检测的新棉实际回潮率均在7.0%以上。

(2)由于回潮率较高,带纤维籽屑去除困难。

(3)由于回潮率较高,不易清除存留在原棉中的粉尘。

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原棉回潮率较高,生产过程中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清梳工序的除杂效率较低。

(2)滤尘系统容易出现堵塞等问题。

(3)通道挂花严重,须条中的纱疵增加。

(4)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容易缠罗拉,条干指标恶化,成纱CVb%增加。

三、控制措施及效果

  3.1 原棉的选配

  针对新棉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选用新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可能选用回潮率较低的新棉(依据商检原棉质量指标)。

(2)尽可能选用含杂率在2.5%以内的新棉。

(3)不选用黄度值8.6以上的新棉。

(4)生产针织用纱时,选配新棉的马值上要比正常标准高0.2-0.3,尽量不选用马值4.1以下的新棉,以利于控制成纱棉结。

(5)配棉中选用10-15%的手摘棉,配棉中的加权含杂率控制在2.5%以内。

(6)我公司在使用新棉阶段针织纱的配棉指标控制标准见表1。

表1 使用新棉阶段的配棉指标控制标准

技术 | 棉纺厂使用当季新棉的体会

  3.2 使用新棉时的工艺配置

(1)抓包机打手伸出肋条隔距-3mm,小车行走速度调整到18米/分,运转效率控制在94%以上。

(2)实施“早落防碎”的工艺原则。

(3)开棉机的打手速度提高到600转/分。

(3)梳棉工序的工艺参数按表2进行配置。

表2 用新棉阶段梳棉工序的工艺参数

技术 | 棉纺厂使用当季新棉的体会

(4)并粗细工序的工艺参数按表3进行配置,细纱钢丝圈的配置要比正常时加重一些。

表3 用新棉阶段并粗细工序的工艺参数

技术 | 棉纺厂使用当季新棉的体会

  3.3 设备揩车

  适当缩短设备揩车周期,每天对过棉通道进行清洁。重点对清花管道、梳棉棉箱、并条圈条器、粗纱锭翼进行清洁,杜绝挂花现象。注意清洁罗拉棉蜡、皮圈粉尘,降低断头。

(1)清梳联每天重点对滤尘进行清洁,保证滤尘滤布、滤网完好。滤尘机组的负压要稳定1200Pa以上,保证吸得走、摇臂清得净,避免机组出现堵塞现象。

(2)每隔4个小时清洁一次异纤机镜面,每天对异纤机灯管进行一次清洁。

(3)并条工序重点检查、校正棉条分叉器、上下罗拉和压力棒等部位的运转状态,杜绝绕花现象,防止牵伸过程中出现“棉老鼠”等质量问题。

(4)缩短钢丝圈更换周期,由原来的15天减少到13天。

(5)细纱车间除了缩短揩车周期外,还调整了锭脚清洁周期,由每10天一次调整为7天一次,以确保成纱捻度的稳定性。

  3.4 运转清洁

(1)每天交接班时对各单机的打手、尘棒进行清洁,避免出现挂花现象。

(2)并条每2小时重点对皮辊、压力棒、圈条器、凹凸罗拉等部位进行一次清洁。每次换同对皮辊、压力棒、凹凸罗拉清洁清洁一次,交接班时清洁一次圈条器。班长随时对棉条(包括生条、预并条、半熟条、梳条)进行检查,杜绝棉老鼠等疵品条在流入到下道工序。

(3)粗纱每落纱清洁一次牵伸区。整体换条时对高架、牵伸区、卷绕区进行一次大清洁。

(4)细纱每天一次清洁绒辊、牵伸区。挡车工交接班时对钢领板、叶子板、清洁器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

(5)皮辊室每周检查所有机台的皮辊运转状态,保证皮辊完好无伤损。

(6)络筒运转班每班对纱线通道进行两次清洁,重点是清纱通道。

(7)试验室每天抽检筒纱的捻结强力,确保接头强力达到原纱强力的85%以上。

  3.5 各工序温湿度的控制

采用“清花放湿、梳并粗保湿、稳定细纱相对湿度”的思路管理各工序的温湿度控制工作。

(1)降低清花车间的相对湿度,由原来的68%降到45%,使盘上的棉包加速放湿。原棉进入车间后直接放到清花间(车间温度高于分级室),打开打包带,在车间存放16小时以上。保证备用盘上原棉的存放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使原棉能够得到充分放湿。

(2)在使用新棉阶段,按照表4的标准控制各工序的温湿度。

表4 使用新棉阶段各工序温湿度的控制标准

技术 | 棉纺厂使用当季新棉的体会

  3.6 控制效果

  通过落实上述各项管理措施,成纱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乌斯特公报25%水平。满足了客户的质量要求,成纱主要质量指标见表5。

表5 成纱主要质量指标

技术 | 棉纺厂使用当季新棉的体会

四、结语

(1)使用新棉时,生产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就是对新棉进行适度的放湿,合理掌握车间的温湿度,保持车间气流通畅,保持温湿度的稳定性,使原棉保持适宜的回潮率。

(2)在生产过程中,要重点控制棉结的产生。

(3)应加强各工序的清洁工作,防止粘、缠、堵、挂等现象的发生,严格控制附入性、牵伸性纱疵的增加。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筒纱影响整经、浆纱断头的因素分析

2023-7-26 16:05:43

纺织技术

技术 | 莱赛尔纱线生产工艺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上)

2023-7-28 14:38:1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