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我公司研发了100%细绒棉、长细混、绢棉混纺等柔洁纺系列纱,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长细混50/50 CJ18.2tex紧密柔洁针织纱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一、原料选配

  选用长绒棉与机采细绒棉各50%,由于长绒棉和细绒棉纤维的性能指标差异较大(原料的主要物理指标见表1),如果采用盘混的混合方式,清梳工艺不能兼顾两种原料的性能特点,故我们采用了长绒棉和细绒棉单独成条的工艺流程,然后在预并混合。

表1 原料主要物理指标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二、纺纱工艺流程

  长绒棉和细绒棉分别经过“FA002清花联合成卷流程→FA224梳棉”生产出生条。

  长绒棉生条+细绒棉生条→FA311预并→E32条卷→E65精梳→HSR1000并条→HY491粗纱→FA506细纱(经柔洁纺改造)→AC338自络

三、各工序主要工艺措施

3.1 开清棉(长绒棉)

  长绒棉的纤维整齐度较好、杂质少,开清棉工序遵循“勤抓、少抓、轻打、多松少打、以梳代打、多混少落、充分混合、隔距适中”的工艺原则。适当降低各单机的打手速度,尽量减少棉结和杂质,最大限度地减少纤维损伤,适当加大分梳比,为避免梳棉粘卷现象,成卷时使用3-5根粗纱防粘条,同时加大紧压罗拉的压力,增加棉卷的卷绕张力。棉卷回潮率控制在8-9%之间,车间相对湿度掌握在55~60%之间。主要工艺参数见表2。

表2 长绒棉清花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棉卷米重不匀率,我公司规定的长绒棉卷米重不匀率控制标准为1.2%以内。

3.2 梳棉(长绒棉)

  掌握“轻定量、紧隔距、低速度”的工艺原则。为减少纤维损伤,降低刺辊转速,适当减小给棉板与刺辊、锡林与盖板隔距。偏小掌握车间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55%之间,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长绒棉梳棉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棉条定量根据棉卷情况进行调整,长绒棉生条条干要求控制在5.5%以内。

3.3 开清棉(细绒棉)

  机采细绒棉纤维整齐度较差、杂质较多、单纤维强力较低,开清棉工序应遵循“勤抓、少抓、适度打击、多松多落、充分混合、隔距适中”的工艺原则。合理设置各单机打手速度,尽力减少棉结和杂质,在保证除杂效率的情况下减少纤维损伤。为避免梳棉粘卷现象,成卷时使用6-7根粗纱防粘条,同时加大紧压罗拉的压力,增加棉卷的卷绕张力。在抓包机抓取的同时进行喷雾加湿,加湿过程中要合理掌握喷湿量的大小,加湿量过大易造成排杂困难,而且容易出现卷层过重、成条偏粗的问题;加湿过小,成卷易粘连。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同步加湿,因此棉层均匀,梳棉很少出现粘卷现象,但有时会出现落网现象。棉卷回潮率控制在9-10%之间,湿度应偏大掌握,一般控制在60-65%之间。主要工艺参数见表4。

表4 细绒棉清花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棉卷米重不匀率,我公司规定的机采棉棉卷米重不匀控制在1.2%以内。

3.4 梳棉(细绒棉)

掌握“重定量、紧隔距、高速度”的工艺原则。为减少纤维受损伤,适当降低刺辊转速,并增大给棉板与刺辊、锡林与盖板隔距,由于机采棉棉网易下垂,应加大棉网张力,并适当抬高给棉板,减少断网及缠绕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宜偏大掌握车间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65%之间。主要工艺参数见表5。

表5 细绒棉梳棉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棉条定量根据长绒棉的配比进行调整,机采棉生条条干控制在5.5%以内。

3.5 预并

  由于我们使用的梳棉机没有安装自调匀整,生条重量不匀率较大。为此我们对采用了预并工艺流程。长绒棉生条和细绒棉生条间隔排列,确保各纤维的均匀混合。主要工艺参数见表6。

表6 预并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3.6 条卷

  主要工艺参数:总牵伸5.19倍,后区牵伸1.032倍,线速度100m/min,棉条并合数28根,棉卷定量68.57g/m。为防止小卷粘卷,我们对成卷罗拉进行定时清洁的同时,对机后棉条排列、小卷压力重新进行了调校。

3.7 精梳工序

  为严格控制棉结,采用加密锡林进行生产,总齿数由原来的35000齿改为42000齿,采用前进给棉、大给棉量、小后区牵伸,适当提高梳理嵌次,落棉率控制在17-18%之间,保持通道各部位光洁无挂花。主要工艺参数见表7。

表7 精梳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精梳条的条干CV%控制在4.2%以内,AFIS棉结控制在9粒内,短绒控制在10%以内。

3.8 并条

  采取“重加压、大隔距、大牵伸”的工艺原则,前罗拉转速提高到450m/min,定量提高到19g/5m。通过实践,采用大漆处理胶辊,以有效地减少缠绕罗拉胶辊现象发生。为防止圈条孔堵塞,除了要选择大小适当的喇叭口直径外,还应加大圈条张力,圈条成形时,在纱条输出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加快棉条筒转速。定时清洁圈条孔并用医用滑石粉擦拭圈条通道。为确保供应不脱节,适当提高了车速。为减少成纱条干重量不匀率,我们经过反复的工艺优化对比试验和技术攻关,选用了带有自调匀整的特吕茨勒HSR1000并条机进行生产,由于车速较高,皮辊温升较大,我们通过对皮辊硬度、车间温湿度的调整,有效解决了皮辊粘缠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主要工艺参数见表8。

表8 并条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末并重量不匀率控制在0.3%以内,条干不匀率控制在2.5%以内。

3.9 粗纱

  采用“重加压、小张力牵伸、大粗纱捻度”的工艺原则,后区牵伸偏小掌握,并加装高效假捻器,防止意外牵伸,减少细节。适当加重罗拉压力,尽可能拉断部分超长纤维,防止出“硬头”,确保牵伸质量。为了增加握持力,防止须条因静电原因缠绕罗拉及牵伸胶辊,宜采用大漆处理的胶辊或表面不处理的高弹性优质胶辊。为减少断粗纱现象,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采用较小的罗拉隔距和钳口隔距,保证对纤维的有效控制,减少粗纱疵点。为保证供应、提高生产效率,将粗纱定量提高到6.5g/10m。主要工艺参数见表9。

表9 粗纱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粗纱重量不匀率控制在0.4%以内,条干不匀率控制在3.5%以内。

3.10 细纱工序

3.10.1 柔结纺装置的优选

  目前,主要有两种柔洁纺装置的改造方案:龙带传动式柔洁纺装置与单锭独立式柔洁纺装置。为保证我公司开发柔洁纺系列产品的质量,我们对两种柔洁纺装置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和产品质量对比验证。

(1)龙带传动式柔洁纺装置不能使用落纱机进行落纱,只能采用手拔纱,既增加了用工又降低了生产效率。单锭独立式柔洁纺装置能使用落纱机进行落纱,即减少了用工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2)在生产过程中,龙带传动式柔洁纺装置龙带易脱落,影响生产效率。而单锭独立式柔洁纺装置对纱线单独控制,个别坏锭不影响整台生产。

(3)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对长细混50/50 CJ18.2tex紧密柔洁针织纱品种做了两种柔洁纺装置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0。

表10 两种柔洁纺装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从表9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单锭独立式柔洁纺装置比龙带传动式柔洁纺装置的成纱各项指标都要好,因此我公司选用了单锭独立式柔洁纺装置对细纱机进行改造。

3.10.2 细纱机柔结纺改造

  在FA506细纱机紧密纺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装单锭独立式柔洁纺装置。

(1)更换吸棉笛管及托座。

(2)拆除整台车的叶子板,用柔洁纺装置代替叶子板,为了使改造后的细纱机能够正常使用落纱机落纱,柔洁纺装置能掀到位,对叶子板到车面板的距离进行优选试验,分别采用52、54、56、58、60 mm五组  数据进行试验,发现只有采用56 mm时才能保证落纱机的正常运行,因此确定将车面板到叶子板的距离调整为56mm。

(3)车尾加装与主电机联接的皮带电机和变频器,使柔洁纺装置与主机的开车、运行、落纱同步。车头左右两面安装龙带张力导轮,便于调整柔洁纺装置的转速。

(4)按工艺要求调整前罗拉与假捻盘的转速比例,要求达到主轴转速与柔洁纺变频相一致。

3.10.3 柔结纺机台的工艺优选

(1)由于柔结纺品种成纱的捻度较小,易于产生意外牵伸,不仅影响条干,也会产生断头。为达到即生活好做又不失柔洁纺纱线风格的要求,在长细混50/50 CJ18.2tex紧密柔洁针织纱品种上对成纱捻系数进行了优选试验,分别选用200、220、240、260、280五组数据,分别在9000、10000r/min的锭速进行断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1。

表11 柔洁纺成纱捻系数对断头的影响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由于客户要求该品种单纱捻度为57捻/10cm,通过核算捻系数在243左右,为保证生活好做,我们选用9000r/min的锭速进行生产。

(2)为进一步发挥柔结纺的特性,对前罗拉与假捻盘的转速比进行了优选试验。在成纱捻度为57捻/10cm、锭速为9000r/min、前罗拉转速201r/min的情况小做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2 前罗拉与假捻盘转速比对断头的影响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从表12的对比试验可知,前罗拉与假捻盘的转速比过大、过小都对降低断头不利,根据试验结果,我们选用了0.98的比值,即加捻电机的频率设定为39Hz。

3.10.4 细纱机专件器材的优化调整

(1)为进一步降低纱线条干CVb,提高纱线条干的一致性,我们将压力棒隔距块由原来的3.0mm改为2.2mm。

(2)由于柔结纺品种的纱线支数较低,为了提高紧密纺的凝聚效果,我们优选了120目的低密度网格圈。

(3)配备国产PG1普通平面纲领、国产BS系列钢丝圈,由于柔结纺品种的捻度较小,钢丝圈重量比同品种紧密纺纱减轻一号。

(4)选用65°的低硬度胶辊,每2个半月进行一次表面处理,以保证成纱质量的稳定性。

3.10.5 柔结纺品种的管理要求

(1)由于柔洁纺装置代替了原有的叶子板装置,纱管距离柔洁纺装置的间距较小,大纱阶段如果在钢领板上行时进行接头,纱管就会触碰柔洁纺装置而无法顺利完成接头动作。因此对对柔洁纺品种的操作,我们规定大纱阶段拔管接头时,必须要在钢领板下行阶段进行。

(2)由于柔洁纺装置导轮、假捻盘、小毛刷易沾花、缠花,因此要缩短清洁周期,我们把揩车周期缩短为一周一次。

3.11 络筒

(1)柔洁纺品种主要用于高档服装面料,质量要求非常严格,需要严格控制各类纱疵,为使纱线保存良好的弹性和条干的光洁性,我们采用略偏低的络筒速度,适当减小筒纱张力,缩小清纱隔距,同时逐锭调整捻接头的质量,确保消除强力弱环,保证接头合格率。主要工艺参数见表13。

表13 络筒工艺参数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2)由于柔洁纺品种的强力相对较低,在换管时纱穗从纱库下落的过程当中易形成断头,导致小吸嘴无法找到纱线而接头成功,为此我们对插纱座进行了调整,使纱管在下落后内臂不碰或少碰插纱干,尽量减少管纱张力,降低断头。

3.12 质量指标的确认

经过技术攻关,我们研发生产的柔洁纺纱线的质量指标得到客户的认可,筒纱主要质量指标见表14。

表14 筒纱主要质量指标

技术 | 长细混50/50 JC18.2tex紧密柔洁纺的研发

四、结语

  柔洁纺技术可以使成纱毛羽降低20%,大幅提高纱线品质及原料利用率,纱线柔软、平滑、富有弹性、光泽好,可有效避免传统浆纱过程造成的废液污染,与同类技术的纱线相比,柔洁纺的生产成本更低。柔洁纺织物有较好的强伸性能,手感滑爽、保暖性和吸水性能优良,既有天然纤维良好的服用性能,又有丝织物滑爽、飘逸、光泽艳丽的优良特性,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研发生产柔洁纺纱线,为我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转杯纺成纱棉结控制的探讨(上)

2023-9-13 11:13:06

纺织技术

技术 | 转杯纺梳棉重定量工艺配置及原理分析-3

2023-9-21 14:04: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