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细纱工序环锭纺纱线毛羽控制要点(下)

  2.2 减少过程毛羽措施

  过程毛羽是加捻卷绕过程中纱线与加捻专件摩擦、刮蹭造成的,因此减少过程毛羽必须从提高加捻专件光洁度、减小纱线与加捻专件接触面积及稳定气圈状态等几方面入手,其中做好钢领钢丝圈的选型、搭配及保证二者良好状态是减少过程毛羽的关键。

  2.2.1做好钢领钢丝圈的选型和使用

  钢丝圈是细纱完成加捻和卷绕的重要元件之一,它与钢领组成一对摩擦副,通过纱线带动钢丝圈沿着钢领轨道做周而复始的高速运转来完成纱线的加捻和卷绕任务,因此根据纱线性质、支数及客户要求选择合适的钢领钢丝圈,从而达到钢丝圈运行平稳、纱线张力稳定的要求。

  2.2.1.1钢领的选用要求

  钢领是钢丝圈选配的基础,其性能的好坏是选配及合理使用钢丝圈的前提。钢领的选配使用要根据生产的品种、纱线号数、纱线质量以及器材的消耗等进行优化选配。对钢领的选用要求如下:

  (1)材质晶粒细腻,分布均匀,表面硬度适中。

  (2)内外跑道光滑,摩擦系数小而均匀。

  (3)圆整度、平整度好。只与只,批与批之间的一致性好。

  (4)走熟期短,使用寿命长,使用期内各项指标稳定。

  2.2.1.2钢丝圈的选用要求

  钢丝圈是重要的加捻与卷绕部件,对毛羽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钢丝圈选型正确,直接关系到毛羽的多少。选配钢丝圈时要根据纱线品种、所纺支数、钢领型号等因素综合考虑钢丝圈的规格型号。对钢丝圈的选用要求如下:

  (1)适应性好,走熟期短,断头少。

  (2)拎头爽快,特别是在小纱时,拎头不应过重,接头容易。

  (3)通道宽畅,防止纱线通道磨痕与钢丝圈跑道磨痕产生交叉从而造成断头增加。

  (4)高速运转时,抗楔性能好,纱线通道宽畅,气圈稳定,不出现气圈过紧过松和抖动现象。

  (5)耐磨性好,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6)材料硬度适中(比钢领略低〉富有弹性而不变形,表面处理适当,与钢领磨擦因数稳定。

  2.2.1.3做好钢领钢丝圈的搭配工作

  实践表明,根据生产品种选择合适的钢领、钢丝圈进行搭配,对减少成纱毛羽非常重要。钢领与钢丝圈配套使用以调整钢丝圈为主,钢领钢丝圈二者配套的好坏直接影响细纱毛羽、棉结、断头,也关系到挡车工的劳动强度,钢领、钢丝圈耗材等问题。

  在钢领型号确定后,应根据所用的钢领型号及新旧状态,结合纺纱号数、工艺条件,选择钢丝圈的形状和号数。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圈型略小、重心低、截面大的钢丝圈,以利于钢丝圈在高速情况下平稳运行,快速散热,减少断头,保证成纱毛羽及棉结等质量指标,同时延长钢丝圈的使用寿命。

  实际生产中,钢丝圈规格确定后,在满足纱线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通常靠调节钢丝圈的重量控制纺纱张力及气圈形态的大小。钢丝圈重量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调整:

  (1)纺纱号数越小,钢丝圈越轻;纺纱号数越大,钢丝圈越重。

  (2)原料品质好,钢丝圈可稍重;原料品质差,钢丝圈可稍轻。

  (3)锭子转速快,钢领直径大,钢丝圈宜稍轻。

  (4)新钢领上车,钢丝圈宜减轻,待钢领走熟后,根据气圈状态及大、中、小纱的断头分布情况适当加重钢丝圈;接近报废周期的老钢领钢丝圈要加重。

  (5)在车间湿度高时,钢丝圈宜减轻。

  (6)纤维润滑性能良好,可加重钢丝圈;纤维润滑性能差,宜选用较轻的钢丝圈。

  2.2.1.4保证钢领钢丝圈更换周期

  准确掌握钢领的更换和回磨周期是更好发挥钢丝圈作用的基础和关键。钢领衰退老化会缩短钢丝圈使用寿命,导致钢丝圈在钢领上运转不平稳,容易造成飞圈多、生产难做、棉结、毛羽及纱疵增加等。

  一般来说钢领的更换和回磨周期是根据钢领的磨损或衰退程度来确定的,对于纺纱厂来说,主要是根据纺纱时的成纱毛羽和纱线断头数量来确定的。由于材质及表面处理技术的不同,钢领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钢领的使用管理也直接影响钢领的使用寿命。根据实践,钢领回磨周期:普通钢领一般掌握在6个月,轴承钢、合金钢钢领掌握在12个月左右;钢领更换周期:普通钢领一般掌握在1.5-2年,轴承钢、合金钢钢领掌握在3-4年。

  钢丝圈合理的更换周期是经反复实验并综合纱线质量指标变化及细纱生产情况后确定的。钢丝圈在钢领上高速运转,使用一定时间后钢丝圈与钢领、纱线接触的部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现象,在钢丝圈上形成两个通道,当纱线通道与钢丝圈跑道逐渐接近时,纱线毛羽和棉结会相应增加;当纱线通道与钢丝圈跑道重合时,纱线断头会急剧增加(见图六)。

技术 | 细纱工序环锭纺纱线毛羽控制要点(下)

图6  钢丝圈纱线通道与跑道

  根据实践,钢丝圈更换周期一般为7-15天,具体更换周期需根据车间温湿度变化、钢领使用情况、纱线质量及断头情况随时调整。

  2.2.2做好钢领锭子导纱钩的三对中工作,保证气圈状态稳定

  细纱加捻卷绕的三对中工作即钢领要求要水平,锭子要求要垂直,导纱钩内缘与锭子、钢领的中心要统一,这是细纱加捻卷绕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证气圈形态稳定,减少毛羽的重要措施。

  钢领不水平,钢丝圈运行状态就不正常;钢领和锭子不对中导致钢丝圈碰隔纱板、细纱管;锭子不垂直,无法做到钢领、锭子在大中小纱都对中状态;导纱钩不对中,气圈形态不稳定或气圈一侧碰管头、隔纱板;以上现象都会不同程度的导致纱线毛羽增加。

  2.2.3加强加捻卷绕专件维护水平,保证纺纱张力和气圈稳定

  钢领板是钢领的承载,钢领紧固于钢领板上随钢领板上下运动,完成纱线的加捻卷绕。钢领板不平或走动变形,上下运动不垂直或升降过程中振动、打顿,都易造成纺纱张力不稳定,从而造成毛羽增加。

  锭子是纱线加捻卷绕的动力源,锭子麻手、震动、缺油、上下跳动及与纱管配合不良,都会影响纱线张力稳定,造成毛羽增加。

  钢丝圈清洁器磨损、有毛剌或钢丝圈至清洁器隔距偏大,不能有效清除钢丝圈上缠绕的飞花,导致钢丝圈负荷增加,气圈不平稳,纱线毛羽相应增加。

  隔纱板歪斜易造成气圈碰隔纱板,增加纱线与隔纱板摩擦,造成纱线毛羽恶化。

  在纺纱过程中,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或纺摩擦系数高的化纤品种导致导纱钩磨损起槽、光洁度降低,容易将纱条刮毛而使成纱毛羽增加。

  2.2.4选择合理锭速

  锭速增加,纱线与钢丝圈和导纱钩接触压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影响捻度传递效率;并且钢丝圈速度也增加,使钢丝圈运行不稳,同时纱线离心力增加,使纤维容易从纱体中甩出形成毛羽。据统计纺细号纱时,锭速每增加1%,毛羽增加4-5%;纺粗号纱时,锭速每增加1%,毛羽增加6~8%。因此,应在保证纱线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锭速,做到生产与质量兼顾。

  2.3 其它措施

  保证前皮辊前罗拉表面状态

  细纱前罗拉前皮辊表面形态对毛羽影响较大,如果前皮辊前罗拉表面不够光滑、干爽,表面有毛刺或脏东西,可能把前罗拉钳口处松散的纤维粘附起来,带出或部分带出加捻三角区,导致纤维逃逸或部分逃逸,部分逃逸的纤维一半加捻到纱线里,一半外露就变成了毛羽。

  2.3.1保证粗纱质量

  纺纱过程中对粗纱的基本要求是表面光滑、纱体紧张,这样的的粗纱有利于减少纱线毛羽。粗纱从在粗纱机上制成到喂入细纱喇叭口开始使用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的粗纱质量波动,都会影响成纱毛羽。

  (1)粗纱机机件不良或挡车工操作不当,造成粗纱松散、毛糙;

  (2)粗纱在落纱、运输、储存过程中,由于不规范操作造成粗纱表面摩擦损伤;

  (3)粗纱存放环境和存放时间对粗纱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在太干燥的环境中,粗纱表面毛羽明显增多,而且还一根根竖起来,非常不利于细纱牵伸时收拢纤维,纱线毛羽自然增多。粗纱生产出来后,随着温湿度的变化,内部质量不断下降,所以生产上要尽量缩短粗纱存放时间,尽量做到先做先用。

  (4)细纱导纱杆、喇叭口上有毛刺、锈迹、脏东西等,也会增加机件和粗纱间的摩擦,破坏整个粗纱的光滑程度,影响成纱毛羽。

  2.3.3保证车间正常的湿度

  从理论上讲,湿度是影响毛羽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湿度大,则纤维体积膨胀,透气性差,单纤维强力提高,纱线在相同条件下耐受强力提高,耐摩擦力提高,毛羽有减少趋势,因此,在细纱工序适当增加纺纱区域的湿度,有利于毛羽的减少。一般细纱车间的相对湿度低于50%时,成纱毛羽会急剧增加,因此细纱车间湿度偏大掌握。

  2.3.4设定锭子速度曲线和定长

  细纱纱线毛羽规律是大纱最多,小纱次之,中纱最少。细纱机变频调速技术可使小纱、大纱阶段锭速适当降低,中纱阶段锭速适当调高,以控制纺纱张力在一落纱过程中保持基本一致,从而稳定纺纱张力,可减少不同纱段间的毛羽差异。一般小纱以不打隔纱板、断头少为前提,大纱可观察纱线毛羽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锭速。锭速调整不合理,将导致纺纱过程中纱线张力不稳定,张力大的纱段纱线毛羽相应增加。

  变频调速细纱机的纱线定长要与实际纺纱长度相适应,一般略大于实际纺纱长度。如果定长设定过大,由于10级锭速是以设定定长为标准,导致设定的锭速与实际锭速不对应,特别是大纱阶段,应该降速的纱段仍在高速运行,轻则纱线毛羽增加,重则导致纱线大量断头。

三、结语

  (1)控制环锭细纱机成纱毛羽的措施多种多样,无论是减少加捻毛羽还是减少过程毛羽,都应从本企业实际出发,综合考虑纱线品种、支数、产量、质量、客户要求及消耗等情况,选择最切合实际的措施。

  (2)减少过程毛羽的关键是做好钢领钢丝圈的选型及搭配工作,应根据所纺品种的纤维特点、纺纱支数及工艺条件,结合钢领的性能特点,确定钢丝圈的圈型和截面形状;再根据锭速、钢领直径及钢领使用情况、温湿度变化情况等合理选择钢丝圈重量。

  (3)做好细纱机加捻卷绕各专件的维护保养工作,特别是锭子、钢领、导纱钩的三对中工作,是保证钢丝圈稳定运行,减少张力突变的重中之重。

  (4)根据纱线质量、毛羽及断头情况制定合理的器材、专件更换周期,并按周期及时更换,绝不允许为节约消耗而随意延长更换周期。

  (5)导纱钩是形成纱线毛羽的一个关键专件,导纱钩孔径大小、与纱线接触面积大小、表面是否光滑、与纱线接触处磨损起槽等既影响捻度向上传递增加加捻毛羽,又对纱线刮蹭摩擦增加过程毛羽。

  (6)细纱工序纱线毛羽基本形成于加捻三角区(加捻毛羽),增长于加捻卷绕部位由于各专件的不良状态所造成的纱线刮蹭摩擦及张力波动(过程毛羽),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时采取措施,才能使毛羽得到有效控制。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关注 | 三种精密并纱机使用性能的比较

2023-10-16 17:21:19

纺织技术

技术 | 细纱工序环锭纺纱线毛羽控制要点(上)

2023-10-20 19:31: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