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吸湿排汗涤/精梳棉60/40 32支生产实践

引言

  吸湿排汗涤是一种改性纤维,不同于普通涤纶纤维,其吸湿性更强,纤维的比表面积是普通同种规格纤维比表面积的10-15倍以上,吸湿速干效果好,而且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能,由其织造而成的纺织品,面料手感柔软,吸湿透气,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原料性能和纺纱工艺流程

  1.1 原料性能指标见表1。

表1 吸湿排汗涤纤维主要指标

技术 | 吸湿排汗涤/精梳棉60/40 32支生产实践

  棉纤维主要指标:主体长度29.5mm,断裂比强度19.55,断裂伸长率7.26%,马克隆值4.6,短绒13.26%,回潮率8.27。

  1.2 生产工艺流程

  型抓棉机→ZFA036型混开棉机→FA022多仓混棉机→FA1102豪猪开棉机→FA046型给棉机→A076F型成卷机→FA224型梳棉机→FA316B型并条机(头并)→FA316型并条机(末道)→THFA4423(左)型四变频式粗纱机→ZJ1298型细纱机→村田21C自动络筒机

二、各工序工艺技术要点

  2.1 原料的预处理

  吸湿排汗涤纤维是一种改性纤维,其生产过程中油剂受到影响,纤维表面油剂少,这就会导致其在生产过程中静电现象严重,尤其是梳棉工序表现异常突出,值车工难开车,因此我们对其进行预处理,采用抗静电剂0.8Kg,合毛油0.32Kg,建议用40度左右温水1.8Kg制成混合液,喷洒在原料上,要求喷洒均匀,闷放静止24小时后使用。

  2.2 清花工序

  为防止纤维损伤,清花工序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多梳少落、低速度”的工艺原则,适当降低A076F的综合打手速度,尤其是FA1102开棉机采用梳针打手,速度偏低控制,减小开松打击力度,防止损伤纤维。主要工艺参数如下:FA1102开棉机打手速度480r/min,A076综合打手速度800r/min。

  2.3 梳棉工序

  吸湿排汗涤生产时纤维较为蓬松,在梳棉工序采取“低速度、轻定量、大隔距”的工艺原则;梳棉加装前后固定盖板,以增加对纤维的梳理度,使单纤维状态良好,提高梳棉机的梳理作用,减少生条棉结。适当放大锡林、盖板隔距,减小棉网张力,加快纤维转移,减少纤维损伤和控制转移不良反复梳理搓揉形成的棉结。主要工艺参数见表2。

表2 梳棉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吸湿排汗涤/精梳棉60/40 32支生产实践

  2.4 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采用头6末8的生产工艺流程,罗拉隔距设计要偏小掌握,以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牵伸倍数的分配要以头并后区牵伸偏大控制,以减少弯钩纤维,改善并条纤维伸直度和平行度,末并后区牵伸偏小控制,提高熟条条干均匀度。出条速度偏低掌握,避免纺纱过程中缠绕皮辊、罗拉等现象。主要工艺参数见表3。

表3 并条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吸湿排汗涤/精梳棉60/40 32支生产实践

  2.5 粗纱工序

  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重加压”工艺原则,卷绕过程中严格控制粗纱张力,防止因张力不稳定引起意外牵伸,产生细节,造成成纱条干质量恶化。粗纱捻系数在保证细纱不出硬头的前提下,应适当偏大,以提高粗纱的内在质量,有利于细纱牵伸。粗纱后区牵伸倍数宜适当偏小控制,后区隔距适当放大,前区牵伸倍数宜适当偏大,以保证粗纱条干水平。主要工艺参数见表4。

表4 粗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技术 | 吸湿排汗涤/精梳棉60/40 32支生产实践

  2.6 细纱工序

  为提高成纱质量,改善条干,减少纱疵,细纱工序采用“后区大隔距、小后区牵伸、小钳口、重加压”的工艺原则。适当加大后区隔距,减小后区牵伸倍数,缩小钳口隔距,可以平衡牵伸力,使之与握持力相适应,确保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稳定运动,以达到提高条干水平的目的。

  细纱主要工艺参数:锭速13200r/min,前罗拉速度220r/min,后区牵伸倍数1.21,捻系数355,罗拉隔距44*65,钳口3.5mm,皮辊为中硬度皮辊,钢丝圈使用VT2/0,成纱指标达到客户要求,见表5。

表5 吸湿排汗涤/棉60/40 32支管纱主要质量指标

技术 | 吸湿排汗涤/精梳棉60/40 32支生产实践

  2.7 络筒工序

  为防止条干恶化及棉结增加,络筒工序主要采用小张力、慢速度的工艺原则,合理配置电清工艺和捻接工艺。络筒工艺参数:络筒速度900m/min,棉结+200%,短粗节+150%*1.2cm,长粗节+45%*20cm,长细节-30%*20cm。

三、结束语

  (1)本次生产使用的吸湿排汗涤不同于常规涤纶,其表面含油量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尤其梳棉工序容易起静电,造成各工序生活难纺。因此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对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工艺,并由原先常规焖放静置12小时延长至24小时,保证纤维状态与车间温湿度差异最小化,提升清花、梳棉工序生产效率,避免落网、断条等现象。

  (2)加强车间温湿度管理,避免温湿度差异过大,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通过计划生产排单,特意选择各工序位于车间中间机台做好与其他机台品种隔离防止相互污染进行工艺上机生产,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边车气流温湿度不稳定的现象,保证各工序生产状态,提升产品稳定性。

  (3)本次开发的吸湿排汗涤/精梳棉60/40 32支纱线各项指标满足客户各项指标要求,其后续开发生产的纺织成品功能性针织T恤,推向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技术

技术 | 粘胶紧密赛络纺JSR21s前纺重定量纺纱的生产实践

2024-1-3 17:32:43

纺织技术

技术 | 精棉/莱赛尔50/50 50S赛络集聚纺纱质量提升实践

2024-1-5 13:24: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