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于6 月21 日起正式实行,其主要内容是禁止美国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产品(产地在新疆、使用新疆产地原料、雇用维吾尔族人员的企业等),并通过“可予驳回的推定”,降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执法门槛,加大进口商负担。
美国所谓的“涉疆法案”于6 月21 日起正式实行
2021 年12 月23 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过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法案”恶意诋毁中国新疆人权状况,将新疆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并禁止美国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产品(产地在新疆、使用新疆产地原料、雇用维吾尔族人员的企业等)。禁令于法案生效后180 天(即2022 年6月21 日)正式开始执行。
自2022年6月份开始,美国海关会针对从中国进口的棉制产品加强查验,无论是何种贸易条款(LDP/FOB/CIF等),海关均可直接扣押货物。
货物查验再次升级
货代发布相关通知
近期有纺织企业反馈,美国终端客户明确提出自6月22日起,其采购的产品要经美国海关基因检测,一旦查出该产品所用棉花来源于中国新疆、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就会当场销毁。
据企业反馈,美国个别大的服装品牌可能后续不再向中国下订单。欧洲和日本有部分品牌已经停止或减少使用新疆棉。
本次法案与之前的政策有何区别
1、法案采取“可予驳回的推定”,将原本应该由CBP 承担的举证义务倒置给进口商自证,降低CBP 执法门槛。在法案实行之前,根据《1930 年关税法》,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可根据一定证据,合理怀疑进口货物是否存在所谓强迫劳动行为,并实行暂扣令WRO。而法案实行后,CBP 即可默认所有新疆相关企业都存在所谓的“强迫劳动行为”,可以禁止所有新疆产业链相关的商品进入美国,将原本应该由CBP 履行的举证怀疑倒置为进口商自证清白,从而降低CBP 的执法门槛,加大进口商的举证负担。并且,实际执行过程中,进口商的举证难度大。据CBP 对于如何证明被扣押货物非强迫劳动产品做出的解释,进口商需要提供能证明从棉花采摘,到纺纱、织造、印染等下游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再到进口到美国的商品的完整供应链的支撑性证据(包括采购发票、订单、付款证明、供应商地址、生产流程图、用工记录、各个环节加工商的证词等)。
2、法案所限制的范围较之前进一步扩大。从商品端来说,原先CBP 实行暂扣令主要针对的是一些重点品类,比如棉花、硅料、番茄等,而本次法案将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从地区来说,原先主要针对新疆地区,本次法案则针对新疆相关产业链,也包括使用新疆产地原料及雇用维吾尔族人员的企业,即实际针对的地区范围会更加广泛。
出口进口商获得无强迫劳动认证的门槛非常高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执法专案组代理执行主任表示,目前海关已经为执行该法案增加了相应预算,并在6月21日实施。
该执行主任表示,进口商获得无强迫劳动认证的门槛非常高:需要提供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进口商品的整个供应链都不存在强迫劳动的成分,且任何无强迫劳动认证均须由海关专员批准并向国会报告。
若提供的相关证据被认定存在欺诈行为,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对进口商进行相应处罚。
此外,该执行主任表示,进口商可以选择将涉嫌违禁的相关商品转运回原产国。
法案对纺织产业链的影响有多大?
该法案生效后将对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商品实施进口禁令,如要获得禁令豁免须提供充分证据证明相关商品不涉及强迫劳动,这种“一刀切”政策给我国棉花产业链带来的具体影响有多大?
一、 我国对美全产业链出口用棉量理论测算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信息,通过2021年的海关数据,从我国产业链及出口中所使用的棉花总用量及对美国出口的占比入手,通过量化的分析推导,再次计算出美国禁用新疆棉带来的对疆棉消费量的最新影响。
1、对美出口产品总用棉量测算
2021年,我国对美国共出口棉纱0.2万吨,棉制面料1.98万吨,棉制产成品15.93万吨,棉制服装62.45万吨。依据产业不同环节对原料的耗损度,最终得出对美出口总用棉量为114.53万吨。
2 、对美国出口的进口棉纱及棉布的用棉量计算
2021年,我国对美出口棉制服装62.45万吨,占我国棉制服装出口总量的17.36%。棉制产成品占我国相关产品出口总量的11.1%。重量加权折合后算出的比例为16.09%。
假设进口棉纱和棉布复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为80%(业内人士估计)进行测算,棉纱棉布作为原料供给到美国的用棉量分别为29.07和0.91万吨,合计29.98万吨。
3、对美出口棉制品的棉花直接用量估测
将进口棉纱和棉布作为原料的用棉量扣除后,可得出出口美国棉制品中棉花直接使用数量为:114.53-29.98=84.55万吨。
当前我国纺织企业用棉来源主要有四类:新疆棉、进口棉、储备棉和地产棉。据中国棉花信息网对国内棉纺企业用棉比例估算,最终得出2021年我国对美出口棉制品的新疆棉用量约为59-64万吨。
二、对品牌的影响
针对国产品牌,本次法案的实行或再一次发酵并激发爱国热潮,参考2021 年3 月底的新疆棉事件,国产品牌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针对国际品牌,除了可能会对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带来一定影响外,法案进一步降低了国际品牌的风险偏好,或加速其供应链全球化布局的节奏。
三、对纺织企业的影响
从2021 年BCI 事件以来,部分纺织企业已经开始针对客户、原材料和产地布局进行了调整,比如加大国内客户的拓展,将出口美国的订单更多放到海外生产。以国际品牌客户为主的制造企业可能会加大海外产能的布局,并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而另外一些国内产能较大的企业,可能会加大国内品牌的拓展。但是,由于新疆棉在国内棉纺织产业链的绝对地位,以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比重仍然较高,该法案的正式实施对我国纺织业尤其是棉纺织产业链的影响仍然是深远的,值得纺织企业重视。
汪文斌:谎言的继续、对华打压的升级、破坏国际经贸规则的实证
在6月21日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美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汪文斌说,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原本就是反华势力为抹黑中国炮制的弥天大谎,同新疆棉花等产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新疆各族人民劳动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的事实完全相反。
美方以谎言为依据,制定并实施“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对新疆有关实体和个人进行制裁,是谎言的继续,也是美方打着人权幌子对华进行打压的升级,更是美国肆意破坏国际经贸规则、损害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实证。
美方试图以所谓“法律形式”在新疆制造“强迫失业”,在全球推行同中国脱钩,这充分暴露了美国打着人权的旗号破坏人权、打着规则的旗号破坏规则的霸权实质。中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并将采取有力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实施涉疆产品全面禁令发表谈话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实施涉疆产品全面禁令发表谈话:美方以“人权”之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之实,严重破坏市场原则,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美方做法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切身利益,不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利于全球通胀缓解,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拜登回应是否取消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后
外媒:G7峰会前不太可能决定
中美贸易摩擦这两年一直处于拉锯战,据环球网近日消息,路透社6月21日晚引述知情人士的话披露称,美国总统拜登正考虑取消对一系列中国产品加征的关税以抑制通货膨胀,但在下周七国集团(G7)峰会之前不太可能就此做出相关决定。据报道,三名消息人士称,白宫官员上周五与拜登讨论了减少前总统特朗普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问题,其中包括可能大幅削减关税,但尚未就最终行动的规模问题作出决定。
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中信证券,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中国纱线网新媒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