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棉花市场的焦点齐聚于新疆棉花,其总产量引发了市场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热烈讨论。随着众多棉花加工企业顺利结束2024年度的加工任务,令人瞩目的是,新疆皮棉加工总量已然突破610万吨大关。不仅如此,部分收购量颇为可观的棉企依旧马力全开,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生产一线,使得新疆每日仍能以约2.5万吨的增量持续刷新着总量纪录,这般火热的生产态势也促使不少企业、机构以及投资者纷纷上调对新疆棉花产量的预估。
然而,在产量喜讯频传的背后,棉花价格走势却陷入了复杂困境。从下游纺织企业的动态来看,以往临近春节,这正是纺企择机补充原料库存的黄金时段,企业们往往会积极采购棉花,为节后的生产高峰提前布局。但如今,形势却大不相同。一方面,特朗普上台后或将加征关税的消息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纺企担忧成本因关税大幅攀升,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这使得它们在采购决策上慎之又慎。另一方面,展望未来棉花市场供应端,预期相对充裕的局面也让纺企心存观望。新棉源源不断涌入市场,库存压力隐现,在供大于求的阴影笼罩下,纺企采购意愿一降再降,甚至有部分内地纺企为了规避风险,已然有了提前放假的打算。
诸多不利因素相互交织,如同给本就脆弱的棉花市场施加了“寒蝉效应”,市场活跃度大打折扣。不过,若将时间轴拉长,从更宏观的历史视角审视当前棉花价格,却又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当下,棉花价格处于历史偏低位置,这一低价现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支撑。一方面,市场供应相对宽松,使得价格上涨缺乏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价格已然低于企业收购成本,这就如同为价格下行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企业为了避免亏损,不会轻易低价抛售,从而让价格向下也有了支撑。在这双重制约下,棉花价格陷入了维持窄幅震荡的僵局,短期内市场缺乏能够打破平衡、驱动价格大幅波动的强力因素,只能在有限区间内徘徊,等待新的契机来重塑价格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