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纺织服装业初夏犹寒

      6月4日早上11点,泰源轻纺城云兴纺织老板沈阿兴终于迎来了几位客人。“您要的货厂家有,但订货需要一段时间”,沈阿兴跟客人解释。但性急的买家埋怨几句,转身走人。“生意比去年差了三成,不敢多拿货”,沈阿兴叹气。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跌跌不休、市场不景气预期,记者采访发现,武汉纺织服装产业链今年普遍陷入“买涨不买跌”、缩量生产的怪圈。

        

        20%企业都亏损

        

        5―6月份本是夏装销售旺季,但大夹街服装市场显得很冷清。

        

        “往年一天可以卖四五百条布,今年只能卖两百条就不错了”,荣华布业老板告诉记者:“服装企业拿货很谨慎,只敢‘吊’着卖。”在大夹街干货运十几年的彭师傅闲得打“斗地主”,他告诉记者:“往年夏装旺季就是在这两个月,今年行情却大大缩短了,一到6月就不行了。去年这时候一天能拉六七趟,今年只拉两三趟。”

        

        大企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江南实业负责人介绍:“大家都只敢订两三个月的短单,去年则是半年单。今年的销量下降了20%左右。”

        

        做服装20年的伊美达公司总经理程义松,一个劲儿向记者打听,现在哪行景气:“真想转行。去年这个时候连衣裙已经卖了12万件,今年才卖2万件;原来做一版,跟一版,追一版,一做就是1500件,现在只敢做一版500件都卖不完。不少服装小厂库存都达到了8000-10000件,去年高峰时只有2000件;往年一般是7月15日放假,今年肯定要提前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表明,1-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20%,亏损额比去年同期暴增120%。武汉市经信委轻工处负责人透露,同期武汉纺织布产量下降23%,服装下降5%-6%,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不景气。

        

        大宗商品暴跌

        

        带“衰”消费市场

        

        “本来以为棉花将进入高价时代了,没想到今年又来一个回马枪,跌得叫人傻眼”,江南实业负责人说:“今年棉花价格从去年高峰时的每吨3.3万元,下跌到1.8万元,几乎被拦腰砍去一半;而面纱价格也从年初的每吨2.9万元,下降到2.7万元。”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使得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愈发萧条。

        

        采访中,记者发现,纺织厂谨慎生产、服装厂谨慎下单、销售市场谨慎进货,造成了全行业性的恐慌性紧缩。紧缩之下,消费市场愈发疲软,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每吨相差4000元,使得订单大量外流至印度、越南等地。沿海企业进入内销市场,使得竞争愈发激烈。不少企业向记者反映,今年的棉制服装销售大降了70%左右。

        

        产销两不旺的背景下,服纺行业“赊账”经营的模式,显得举步维艰,“三角债”使得企业随时面临资金断裂的危机。

        

        “去年上半年货款能回来90%,今年还没影子”,程义松说:“不得已,我向银行借款200万,仅利息一年就要17万。”

        

        武汉服装商会会长、元田服饰董事长刘树仁认为:“大形势不景气的背景下,汉派服装要抓住自身定位中端、快速、高质量的特点。不必过分追求品牌、附加值,中档服装的抗风险能力反而最强。但是,中小服装企业难免会迎来一轮洗牌。”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纺织资讯

今年前4个月 四川纺织业运行总体平稳但仍面临较大压力

2025-4-8 12:52:56

纺织资讯

纺织业谋划冲破十面埋伏

2025-4-8 12:53: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