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虽然9月上旬新疆各棉花加工企业的开秤价大幅低于棉农、植棉单位的预期。不计国家目标价格补贴的情况下,6.50元/公斤的收购价是棉农收入、支出的平衡点,农民交售或定价结算的意愿降至近几年低点,买卖双方的博弈从一开秤就迅速升级,隔空观望到近乎“肉搏”,但整个市场并未现恐慌,农民表现平稳,并不急躁。一方面虽然2015年棉花目标价格较2014年下调700元/吨,但2015年目标价格与棉花现货的差价达到5500元/吨,而去年同期仅4500元/吨左右,因此从理论上讲,农民获得的目标价格补贴或较2014年略有增长;另一方面受7月份整个疆内持续近一个月高温的影响,单产下降、皮棉品质下滑的趋势已经形成,近日北疆部分地区遭遇降温降雨,秋桃、盖顶桃吐絮不畅,因此高品质的手摘棉仍会有比较广阔的市场,10月份籽棉收购价有上涨的希望,因此存棉或预售成为棉农热衷的操作。
近日,阿克苏西大桥、巴楚、阿瓦提等地有几家轧花厂已开机加工,但尚未申请入库公检,从厂方自检数据来看,品级较2014/15年度变化不大,籽棉衣分普遍较2013/14年度有0.5左右的上升,纤维长度要较2014/15年度短0.05-0.10mm,纤维断裂强力差强人意,28-29CN占主体,30CN及以上的比例不高。目前内地絮棉客户厂家毛重提货价约13100-13300元/吨,一些精拣“三丝”、长度一致性较好的皮棉成交价略高100-150元/吨,内地、新疆棉纺织厂也有询价,但普遍要求纤维长度、断裂强力达到“双28”甚至“双29”,马值以B/A为主,伏前桃达到纺高支纱标准的困难较大。巴楚某棉企表示,因四川、河南、重庆等地的絮棉客户需求量小,对皮棉品级、长度、杂质也比较挑剔,只能选择入库公检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