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举办的“新元·同和杯”新材料新技术对接活动中,聚乳酸(PLA)纤维迅速崭露头角,同时也让人们对安徽华茂有了新的认识。在活动期间,中国纱线网总编王果刚对安徽华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俊龙进行了深入专访。在专访中,安徽华茂的未来发展蓝图、纺织行业的未来趋势、聚乳酸纤维的奥秘,以及推广聚乳酸纤维的动因,都成为了专访的焦点。
安徽华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俊龙(左)与中国纱线网总编王果刚(右)在“新元·同和杯”新材料新技术对接活动中的合影
一、计划年产10万吨聚乳酸纤维
安徽新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成为生物基聚乳酸(简称PLA)纤维的绿色产品制造商。公司已前瞻性地规划了年产10万吨聚乳酸纤维的生产线。其中,一期工程年产3万吨,专注于聚乳酸短纤维的生产;同时,公司还拥有一条长丝及有色聚乳酸纤维的中试生产线。
作为一款环保且健康的生物基纤维,聚乳酸(PLA)纤维已被成功开发出纯纺、混纺从低支到中高支各种纱线,并实现大规模生产。其下游的针织面料可广泛应用于高档内衣、T恤、POLO衫、家居服、运动服、毛衫等领域,梭织面料也大量应用于衬衫、裙装、西装、工服、床品、窗帘等领域。此外,PLA纤维无纺布也广泛应用于面膜、柔巾、卸妆片、卫生巾、尿不湿、手术服、口罩等产品。
王果刚:新元的聚乳酸纤维如今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请问华茂为何决定涉足聚乳酸纤维领域?
倪俊龙:随着人类享受石油基纤维材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难降解甚至不可降解性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白色污染”日益加剧。伴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石油基的纤维材料也面临着逐步被替代的命运。因此,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用生物可再生资源替代化石资源的变革,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材料是一种趋势。大力开发生物基可降解的纤维材料,替代石油基纤维材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聚乳酸是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原料来源于农业废弃物,又因其制品具有天然的抑菌、抗螨、难燃等特性,制品废弃物可完全降解为CO2和H2O,不产生其他有害物质,是一种真正绿色、低碳、可降解的材料。作为聚乳酸应用领域之一的纤维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建筑工程、医卫防护、文体、包装等领域,是一种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纤维,必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纤维材料之一。
近年来,安徽华茂积极探寻企业绿色转型的路径,并持续扩展产业链。公司精准洞察市场趋势与消费动态,决定将聚乳酸纤维的发展作为未来增长的新动力。为此,组建新元公司,投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0万吨聚乳酸纤维的项目,一期3万吨聚乳酸短纤维生产线已投产,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各种规格的聚乳酸纤维产品。新元公司与国内高校院所及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攻克聚乳酸纤维在生产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战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已的贡献。
二、聚乳酸纤维将开启纺织原料新纪元
聚乳酸纤维,是一种以秸秆、木薯等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通过生物发酵、聚合和纺丝加工而成的纤维材料,俗称“乳丝”、“乳纤”。聚乳酸纤维温润柔软,弹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柔软亲肤性和抗紫外性能,以及优异的芯吸效应和导湿作用,加工的产品有丝绸般的光泽和舒适性、悬垂感。其生产过程低碳、环保,产品无毒、无味,一定条件下可完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从而有效地缓解目前的“垃圾围城”和“白色污染”问题。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替代石油基化学纤维的生物基纤维新材料,将开启纺织原料新纪元。
首先,聚乳酸纤维作为一种未来潜力巨大的新型纺织材料,其原料主要来自农业废弃物一一各种秸杆,这样,既解决了“与粮争地”、“与人争粮”的问题,又解决了农村秸杆随意抛弃、焚烧带来的一系列污染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农业另一半的“变废为宝”。
倪俊龙表示:它不仅原料绿色,其生产过程也同样环保。通过采用生物发酵技术,聚乳酸纤维实现了从源头上的绿色生产,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其次,聚乳酸纤维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比其他纤维具有更多的特性。在倪俊龙看来,聚乳酸纤维与传统的石油基化学纤维以及天然纤维棉等相比,拥有天然抑菌、防螨、亲肤、透气、无毒、无味、难燃、耐紫外和可降解等诸多特性,是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诸多优点为一体的绿色低碳纤维。例如聚乳酸纤维呈弱酸性,其PH值与人体肌肤的PH值相近,因此具有良好的抑菌抗敏,亲肤透气。这使得它特别适合用于儿童服装、贴身内衣和运动服饰等产品。此外,由于其具有的抑菌、除螨、防霉的特性,即使连续穿着多日,也不易产生异味。它还具有抗紫外线和难燃的特性。对此,王果刚总编也表示赞同,在本次活动期间,他一直穿着华茂聚乳酸纤维制成的衣服,并对其舒适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家纺领域,聚乳酸纤维也备受瞩目。其制成的床上用品和窗帘,触感柔软且外观美观,一方面因其抑菌抗螨性能满足了人们健康卫生的需求,同时,其极限氧指数是常用纤维中最高的,接近于国家标准对阻燃纤维极限氧指数,具有一定的阻燃性,且燃烧后仅产生轻微的烟雾且无毒,非常适合用于制作窗帘、地毯等;另一方面其可降解的特性,契合了现代消费者对环保家居的追求。众多酒店为彰显绿色理念,开始选用聚乳酸纤维制品,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
在非织造行业,聚乳酸纤维的应用也极为广泛。例如,在卫生用品领域,它被用于尿片、女性卫生用品等一次性产品;继央视曝光的“315”卫生巾安全事件之后,聚乳酸纤维因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环保特性,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销量随之显著提升。
在医疗卫生领域,聚乳酸纤维的应用广泛,包括手术缝合线、手术衣、手术覆盖布、伤口敷料、口罩、纱布以及其他护理用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其作为生物降解性医用材料使用,其高度安全性已经得到确认。
倪俊龙特别强调,在海外市场,由聚乳酸纤维制成的手术衣因其可降解的环保特性,能够享受政策上的税收优惠。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聚乳酸纤维也广泛应用于茶包袋、面巾、擦拭布、厨房用滤水或滤渣袋等产品。
由于聚乳酸纤维原料来源于可再生秸杆等,生产过程低碳、环保,聚乳酸产品废弃物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可快速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实现自然循环,因此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纤维材料之一。
三、引领聚乳酸纤维的时尚潮流和消费趋势
王果刚:聚乳酸纤维在华茂的定位是什么?未来市场如何?
倪俊龙:华茂未来一方面对现有板块继续做优做强做精,另一方面,致力于将聚乳酸纤维项目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基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人们提到聚乳酸纤维,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新元,也代表着生物基纺织新原料的创新前沿。
“一些终端品牌客户在考察新元工厂并深入了解聚乳酸纤维的性能特点后,都认为聚乳酸纤维的未来应用空间很大。一位服务于某日本快时尚品牌的荷兰设计师,在参观我们的工厂后深受启发,他对聚乳酸纤维的可降解特性非常感兴趣,认为会在快时尚品牌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倪俊龙对聚乳酸纤维的未来应用前景充满信心。展望未来,聚乳酸纤维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在行业内引领一种时尚潮流和消费趋势,使之成为环保生活方式的标杆。
接下来,华茂将继续与下游品牌合作,共同推进这种新材料的应用。目前已有部分高端运动品牌将聚乳酸纤维引入运动用品中,如专业跑步鞋、服装等,利用其良好的亲肤性、吸湿透气性和天然的抑菌特性,保持皮肤干爽,为运动员带来更佳的穿着体验。此外,聚乳酸纤维还具备天然的抗紫外线性能,在户外服装中能有效保护穿着者,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为加大对聚乳酸纤维的推广应用,华茂发挥产业链优势,加大对聚乳酸纤维的开发。一是根据后道客户需要,开发出从20S-120S纯聚乳酸纤维纱线,主要应用于内衣、T裇、家纺及医疗用品等;二是发挥聚乳酸天然抑菌、抗螨、吸湿速干等特性,与棉、莫代尔、莱赛尔、羊毛等纤维混纺,生产各种不同配比的纱线,用于各类服装、床品和毛衫;三是在无纺布领域,利用聚乳酸纤维的弱酸性和可降解性,开发了面膜、卫生巾面层、手术衣和一次性内衣等。这些产品均已在市场形成销售。
为更好地推动聚乳酸纤维开发应用,华茂表示愿意将在聚乳酸纤维开发应用中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共同为我国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作出贡献。
四、展望未来华茂的发展
王果刚:作为行业的专业媒体,我们密切关注着华茂的未来发展。倪总能否为我们描绘一下,下一步华茂将经历哪些变革?
倪俊龙:“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仍然是传统产业今后一段时期内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华茂将继续围绕“高质高效”,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完善更能适应市场需要的机制,努力实现基业长青。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与进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行各业纷纷采用人工智能以提升生产效率。在纺织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已成为必然趋势。倪俊龙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坚信在纺织领域推进人工智能的应用迫在眉睫。他鼓励业界关注这一趋势,认为传统产业若能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未来将焕发新的活力。
站在新的起点,华茂将坚持聚焦主业,坚持创新驱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并加强产业链协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逐步建立起高端纺织制造、现代纺织贸易、绿色健康时尚和具有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的纺织产业新体系,把华茂做实做优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