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如沦为政治工具,影响几何?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续三次炮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其“行动迟缓”“决策错误”,并首次明确威胁“鲍威尔的离职越快越好”。这一言论将双方持续数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尽管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Kevin Hassett)上周五(4月18日)证实,特朗普及其团队正在研究能否解雇鲍威尔,但包括共和党参议员在内的多名议员公开反对此举,称“美联储独立性是经济稳定的基石”。
高盛警告,如果美联储沦为政治工具,将导致美元贬值、实际利率崩塌,进而推动金价飙升。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敦促美联储作出降息决定,称“如果不立即降息,美国经济将面临放缓风险”。特朗普的言论引发市场担忧美联储的独立性。
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再次敦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出降息决定。
特朗普在帖文中宣称“美国实际上已不存在通胀,能源、食品及其他大多数商品价格下行趋势如此显著,几乎不可能引发通胀。但如果‘太迟先生’(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立即降息,美国经济将面临放缓风险。”
特朗普近来频繁施压鲍威尔,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并称鲍威尔的行动总是“又迟又错”,“越早走人越好”。
鲍威尔当地时间4月16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时说,“美国政府已宣布的关税上调幅度远超预期水平,这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包括推高通胀和抑制增长同样可能超出预期,令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面临更棘手局面。”他表示,“美联储在决定是否调整利率前,将继续观察加征关税及其他经济政策的实际影响。”
图源:央视新闻
美联社报道指出,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美国市场持续撤离,美元汇率也随之下跌。这一情形并不常见,因为美元在过去的市场紧张时期通常会走强。但这一次,来自华盛顿的政策引发了恐慌,并可能削弱美元作为全球经济支柱和最安全投资之一的声誉。
美联社认为,特朗普想要解雇鲍威尔的举动可能会再次引发金融市场的恐慌。虽然投资者总是喜欢低利率,因为可以推高股票和其他投资的价格,但更大的担忧是,一个独立性降低的美联储在长期内控制通胀方面的效率会降低。这样的举动将进一步削弱,甚至摧毁美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现金持有地的声誉。
上周棉纱坯布市场表现
上周(4月14日-4月18日),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相继公布,国民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有关部门出台措施帮助外贸企业扩宽内销渠道,为市场注入稳定因素,但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企业观望情绪浓厚,棉价保持震荡。国际市场,受美国棉区旱情好转、美元走软以及美棉周度签约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棉价先跌后涨,周均价跌幅低于国内,内外棉价差有所收窄。
上周,国产棉纱方面,因棉花价格下降及市场需求下滑,纺企本周报价陆续下调,出货心态浓,价格可商谈。国内32支纯棉普梳纱周均价20114元/吨,环比下降96元/吨。进口棉纱方面,受美国政府滥用关税手段影响,进口棉纱缺少溯源订单匹配机会,即便降价促销仍销售压力巨大,成交惨淡。印度32支纯棉普梳纱现货周均价21556元/吨,环比下降66元/吨;越南32支纯棉普梳纱现货周均价21360元/吨,环比下降78元/吨。当周,纯棉坯布市场以刚需出货为主,织厂在机订单持续减少,新增订单不足,坯布价格承压,织厂顺价走货,坯布亏损增加,纯棉坯布周均价环比下降0.04元/米。
关税对棉价影响较大
棉价遭遇关税政策冲击
美国关税政策超市场预期,带来棉花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但随着该利空不断拉锯,恰如此前表现,利空导致价格下跌至低位后,又呈现了反弹行情。主要因棉价估值偏低产生了支撑。此外,国内方面,有供应端结构性矛盾支撑,而国外有低位空头回补的支撑。
国内现货存在结构性矛盾,但该因素对价格的支撑作用依赖于宏观环境的稳定。春节后,在政策预期向好期棉价表现略偏强,在芬太尼关税冲击期,棉价表现偏弱,但能维持在去年8月低点上方,就是基于该因素的支撑,但支撑力度决定于宏观利空的强弱。本次关税利空强度较大,因此驱动棉价再创新低,国内低点再度下移约1千点。棉价或有望在新低点附近再度形成阶段支撑,但谨防宏观因素再度恶化。
此外,时间角度,下游消费将迎来旺季向淡季切换。上半年尤其3、4月份是生产的旺季,旺季前的备货加年后开机回升,是此前价格的支撑。但之后会进入淡季,叠加美国加征关税对出口美国订单的影响,下游开机面临走弱压力。
图为中下游订单和开机情况(图源:TTEB、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关税政策对产业端影响需要时间消化
(一)关税政策的影响在价格端快速体现
此次关税影响开始发酵,始于4月2日美国对全球全面超预期加征关税。之后就是中国的反制,以及双方不断加征关税数字的升级。再到特朗普宣布要对75个国家暂停征收关税90天,随后又对部分商品进行“对等关税”豁免,但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加征关税最高已达245%。这期间整体是美国关税政策失控状态,也有谈判缓和的预期,但充满了特朗普政府的极限讹诈和不确定性。从价格影响的角度,大跌在关税政策出台的初期完成,在关税政策升级期已开启反弹。这一方面正如中国政府理性指出的,关税数字继续升级的实际影响已不大,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价格对利空的兑现以快速的情绪化表达所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低位价格的抗跌特性。
(二)关税政策的影响在产业端还需要时间消化
美国对中国高关税加征时间是4月10日,对全球75个国家暂缓90天执行“对等关税”,但是依然征收10%的基础关税。因此在关税加征前市场出现了明显的抢出口行为,预示着加征关税后,下游生产环节将受影响。虽然对越南等国家有90天只收10%基础关税窗口期,但是对棉纺行业来说,该时间周期更多是促进布和服装环节去库。所以时间周期角度,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呈现出对纱生产环节的抑制。
图为国内纺服出口和美国纺服进口数据(图源:Wind、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三)关税政策抑制整体消费
特朗普最新给出了3-4周进行关税谈判的日程安排,所以后续可观察该时间段内的谈判情况。但是基于特朗普言论上的反复性,市场依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只要关税回不到最初,虽然会有供应链的调整,但目前定性而言,其对终端消费都是有破坏作用的。而供应端,排除天气的不确定性,依然处于偏高的水平,就导致棉花在供需端依然是过剩格局。此外,正如达利欧所说,重要的不是关税,是旧秩序的崩溃。我们正经历一次“一生仅见”的全球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溃。所以宏观端也继续面临着尾部风险。
图为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数据(图源:USDA、文华财经、永安期货研究中心)
结论与展望
本次关税政策冲击带给价格的影响较大,但在价格上或已经兑现。不过产业面将迎来需求淡季,关税利空在时间周期上也有待发酵,且宏观利空也未完全解除,因此依然以弱反弹对待。而出现反向趋势行情,需依赖于宏观驱动转好、需求预期改变,或者新年度的供应出现预期外的较大变量。
植棉意向增长
中国棉花协会最新调查,2025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为4418.4万亩,同比增长0.4%。新疆在目标价格政策保障下,棉花收益明显好于其他农作物,棉农扩种意愿较强,意向面积增幅继续扩大,2025年植棉意向面积为4032.6万亩,同比增长1.8%。内地棉区由于去年收购价格下跌、棉农老龄化、植棉成本增加等原因,延续前几年的下滑趋势,拉低了全国的增幅,其中长江流域植棉意向面积为136.9万亩,同比下降16.2%,黄河流域植棉意向面积为206.7万亩,同比下降11.8%。
郑棉缺乏向上驱动
虽然随着近日郑棉主力CF2509合约从最低12490元/吨回升至13000元/吨附近,仓单注册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业内普遍认为2024/25年度可注册、可生成仓单的数量已并不大,一些机构、涉棉企业若郑棉主力CF2509合约收复13500-14000元/吨区间将有大量的套保盘涌入,导致郑棉实盘压增加,制约反弹的担忧或大可不必。郑棉主力2509合约4月22日继续震荡运行,午盘收12835元/吨,跌70元,市场情绪逐渐缓和,但缺乏向上驱动。新棉播种正在进行,种植面积预计将有增长,关注种植面积报告。欧盟新关税规则实施导致纺织品出口成本上升3-5个百分点,与国内消费刺激政策形成对冲。关注中美贸易协定复审进展,郑棉预计持续偏弱走势,后续关注外棉走势、关税政策及国内政策走向的边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