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逆势增长8.7%——恒申集团转型启示 来源:新华网2020/9/22 16:31:16编辑:KK 国内纺织业近年产能总体过剩,今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市场萎缩,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但也有一些纺织企业,在如此逆境中不仅实现增长,且在抢占产业链高端的国内国际市场方面稳步推进。福建长乐民营纺织企业恒申集团就是一例。这家位于国内纺织产业集聚地福州市长乐区的纺织龙头企业,今年2季度以来实现产销平衡,有的产品纯利润达到60%,1-8月产值实现同比8.7%的正增长。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让行业内早已存在的低端产能过剩等风险集中爆发了。而恒申应对之策始终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持续推进技术和产品创新,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事实上,恒申几年前就已开启这一转型过程。它通过展开国际收并购和技术合作,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化纤原材料己内酰胺生产集团。同时恒申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完整产业链,在全球设立7个研发实验室,每年投入数以亿元计资金,进行全产业链新产品和生产技术研发。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展厅,令恒申集团引以为豪。“以前这两种高端面料都被国外企业垄断,公司通过创新填补国内空白,使国产高强度纱和热熔纱出现在国内外知名服装商采购清单里。”陈建龙介绍说,即使市场萎缩情况下,这两款产品仍供不应求。其中高强度纱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0%。长期严重依赖单一国际市场,传统的人工接单、排产“产供销”模式,市场反应慢、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低,是国内纺织业又一共同挑战。当国际贸易、产业格局变化和市场萎缩等情况出现,一些企业就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境地。“因为提前预判这种情况的出现,公司近年来在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展产能布局合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陈建龙说,公司在国内外现有21家子公司,产品市场遍及欧美、亚洲、非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目前恒申在国内外仍有多个投资数十亿元的新产能项目在建,海外市场订单保持稳定。创新不仅在生产环节,营销模式的转型同样重要。在恒申集团内有数字化转型“操刀手”之称的总经理梅震说,公司今年能够实现产销稳定的另一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产供销云平台”,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再造。“公司2013年就开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实现线上云平台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人工智能撮合交易、智能化排单派单。”梅震说,这使各类订单可以快速传递,产线以需定产“柔性生产”,“市场反应效率提高1倍左右,产能利用率行业领先。”在采访中耳闻目睹,强烈感受到恒申的转型创新正在加速,数字赋能生产管理质效的探索向纵深挺进。在恒申集团生产线和仓库间,丝车机器人通过不停接收4K边缘计算和5G快传技术发送的指令,有条不紊来回穿梭,代替了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人工劳动。通过数字赋能,去年综合成本节约占到恒申全年毛利的30%以上,产品良率大幅提升。据介绍,目前恒申集团17个生产环节中有15个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公司还在持续与华为等公司合作,运用机器深度学习、AR(增强现实)、图像识别、5G网络传输等数字技术,开展智能化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应用创新。陈建龙指出,国际先进同行已是在卖技术和服务了。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也必须要走这样的路,今后才能更好应对技术先进国家和成本更有优势地区产业竞争。“去年公司年产值超500亿元,我们计划通过持续推动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转型创新,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恒申’、产值翻番的目标。”陈建龙说。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相关文章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国内纺织业近年产能总体过剩,今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市场萎缩,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严峻。但也有一些纺织企业,在如此逆境中不仅实现增长,且在抢占产业链高端的国内国际市场方面稳步推进。福建长乐民营纺织企业恒申集团就是一例。

这家位于国内纺织产业集聚地福州市长乐区的纺织龙头企业,今年2季度以来实现产销平衡,有的产品纯利润达到60%,1-8月产值实现同比8.7%的正增长。

恒申集团董事长陈建龙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只是让行业内早已存在的低端产能过剩等风险集中爆发了。而恒申应对之策始终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持续推进技术和产品创新,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

事实上,恒申几年前就已开启这一转型过程。它通过展开国际收并购和技术合作,跃升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化纤原材料己内酰胺生产集团。同时恒申打通上下游8个环节完整产业链,在全球设立7个研发实验室,每年投入数以亿元计资金,进行全产业链新产品和生产技术研发。

琳琅满目的创新产品展厅,令恒申集团引以为豪。“以前这两种高端面料都被国外企业垄断,公司通过创新填补国内空白,使国产高强度纱和热熔纱出现在国内外知名服装商采购清单里。”陈建龙介绍说,即使市场萎缩情况下,这两款产品仍供不应求。其中高强度纱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60%。

长期严重依赖单一国际市场,传统的人工接单、排产“产供销”模式,市场反应慢、生产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低,是国内纺织业又一共同挑战。当国际贸易、产业格局变化和市场萎缩等情况出现,一些企业就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境地。

“因为提前预判这种情况的出现,公司近年来在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展产能布局合作,产品市场不断扩大。”陈建龙说,公司在国内外现有21家子公司,产品市场遍及欧美、亚洲、非洲等地区30多个国家。目前恒申在国内外仍有多个投资数十亿元的新产能项目在建,海外市场订单保持稳定。

创新不仅在生产环节,营销模式的转型同样重要。在恒申集团内有数字化转型“操刀手”之称的总经理梅震说,公司今年能够实现产销稳定的另一优势,在于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产供销云平台”,对传统营销模式进行再造。

“公司2013年就开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实现线上云平台整合上下游合作伙伴,人工智能撮合交易、智能化排单派单。”梅震说,这使各类订单可以快速传递,产线以需定产“柔性生产”,“市场反应效率提高1倍左右,产能利用率行业领先。”

在采访中耳闻目睹,强烈感受到恒申的转型创新正在加速,数字赋能生产管理质效的探索向纵深挺进。

在恒申集团生产线和仓库间,丝车机器人通过不停接收4K边缘计算和5G快传技术发送的指令,有条不紊来回穿梭,代替了成本更高、效率更低的人工劳动。通过数字赋能,去年综合成本节约占到恒申全年毛利的30%以上,产品良率大幅提升。

据介绍,目前恒申集团17个生产环节中有15个已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公司还在持续与华为等公司合作,运用机器深度学习、AR(增强现实)、图像识别、5G网络传输等数字技术,开展智能化生产管理、质量检测等应用创新。

陈建龙指出,国际先进同行已是在卖技术和服务了。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也必须要走这样的路,今后才能更好应对技术先进国家和成本更有优势地区产业竞争。

“去年公司年产值超500亿元,我们计划通过持续推动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转型创新,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恒申’、产值翻番的目标。”陈建龙说。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企业动态

平原恒丰纺织茶油纤维混纺品种试纺成功

2020-9-21 15:51:33

企业动态

纺织大厂抢攻商机 儒鸿推立体气垫口罩 来源:锦桥纺织网2020/9/23 11:29:01编辑:KK 纺织大厂搭上口罩热潮,儒鸿于2020年9月21日发表新款立体气垫口罩,主打具备透气、可重复水洗等特性。儒鸿透露,不少品牌商感兴趣,正在接洽中。儒鸿发布新品“立体气垫口罩”,口罩采用多机能性防护层布料,强调透气效果佳,即便民众运动时配戴也不会呼吸困难,且可以重复水洗30-50次,相对抛弃式口罩环保。不过,口罩并非医用等级,适用于一般场所,作为日常防护使用。儒鸿主管指出,看好后疫情时代,口罩将是不可或缺必备品。儒鸿自有品牌口罩已开始在台贩卖,先进入医院通路。因应不同功能,单片口罩价格约在新台币150-200多元间。儒鸿主管说,除现有曜石黑,还有灰色、粉色、蓝色等。口罩产品可以客制化订制,随客户需求制造出不同颜色、花纹口罩,产品美观时尚。他表示,有些品牌客户表达兴趣,也正在洽谈中。至于对营收贡献,他回应,“攸关出货量”,一件外套售价可达2000元,不过单片口罩售价200多元,价格、布料使用量均有差距。但他强调,儒鸿生产机能型布料多时,对防菌、防护布料有信心,更看好口罩产品未来发展,未来趋势将促使口罩成为家户常备品。羽绒衣大厂广越看准商机,开始生产口罩,采用特殊布料,最多可重复使用50次,虽病毒防护力无法达到99%,但防护力可达6-7成,且相较一般口罩更加透气、款式更多元。聚阳已跨足生产防护衣/隔离衣,先前透露接下超过5000万片口罩订单,在防疫品需求增温下,对营收挹注量能可观。 资讯权限图标说明:   1、红锁图标: 为A、B等级会员、资讯会员专享;   2、绿锁图标: 为注册并登陆会员专享;   3、圆点图标: 为完全开放资讯; 本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锦桥纺织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锦桥纺织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侵权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锦桥纺织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有关作品版权及投稿事宜,请联系:0532-66886655 E-mail:gao@sinotex.cn 相关文章 手机扫下列任意二维码,轻松便捷获得纺织商务和资讯信息!

2020-9-23 11:29:0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